当前位置:范文网教案设计内容页

教学案例及反思

2023-09-13 12:27:01教案设计访问手机版

教学案例及反思(汇编14篇)

教学案例及反思 第1篇

  一、巧用评价,培养语感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第3~6自然段,看看哪些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丑小鸭的可怜、不幸与痛苦,并把这些句子画出来。(生读,找。)(课件出示: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它。哥哥、姐姐咬它,公鸡啄它,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它。)

  师:谁愿意把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师:读着这段话,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到哥哥、姐姐在咬它。

  师:还看到了什么?

  生:公鸡在啄它。

  师:同学们,公鸡的嘴巴长什么样呢?

  生:尖尖的。

  师:尖尖的嘴巴啄在身上会是什么感觉呢?我们不妨来演一演。伸出你们的手指,把指尖当做公鸡的嘴巴,狠狠地扎一扎自己的手臂。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很疼。

  师:如果一群公鸡一个劲地啄,会是怎样的感觉呢?

  生:很疼,而且还会流血。

  师:是呀,浑身都是伤的丑小鸭是多么痛苦呀!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生读,但语气平淡。)

  师:你朗读得特别认真,把每一个字都读正确了,真不简单。但是,如果你能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丑小鸭的遭遇,一定能读得更好。再来试试。(生再读。)

  师:这次就好多了,你抓住了文章的重点,并且读出了那种感觉。谁再来试试?(生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似乎看到了丑小鸭遍体鳞伤的样子。(课件出示: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师: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这只丑小鸭,你会想些什么?

  生:我只不过是长得丑,又没有做错事,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呢?

  师:你觉得委屈吗?

  生:我觉得很孤单。

  生:会很伤心,很难过。

  …………

  师:谁能读出丑小鸭的孤单、委屈和伤心呢?(生读。)

  师:你读得非常好,你也在为丑小鸭伤心,是吗?还有哪位同学想读?

  (生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感觉丑小鸭的心都碎了。

  反思

  低年级学生没有朗读基础,朗读技巧需要教师指导。因此,教师在进行朗读评价时,如仅仅用“读得棒极了”“读得真好”“还要继续努力”之类的语言泛泛而 “评”,是很难达到朗读评价的目的的。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情绪高涨,同时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即使学生在回答时出现问题,只要教师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不但可以避免学生的尴尬,还可以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学生在纠正错误的同时,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

  (课件出示: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它,猎狗追赶它。它只好白天躲起来,晚上再出来找吃的。)

  师:丑小鸭离家后,它的命运有没有因此而改变呢?你觉得丑小鸭快乐吗?

  生:我觉得丑小鸭不快乐,我是从小鸟讥笑它、猎狗追赶它看出来的。

  师:“讥笑”是什么意思?谁能给“讥笑”找个近义词?

  生:嘲笑。

  师:小鸟是怎样讥笑它的呢?

  生:你长得可真丑啊。

  生:哪里来了这么丑的一只小鸭?

  师:是啊,这就是讥笑。面对小鸟的讥笑,丑小鸭的心情怎样?

  生:委屈、难过。

  师:那就请你用难过的口气来读一读。

  (生读。)

  师:不仅小鸟在讥笑它,就连猎狗也在追赶它。同学们,看看这是一只怎样的猎狗?

  (课件出示猎狗的图片。)

  生:可怕的猎狗。

  生:凶恶的猎狗。

  师:当丑小鸭看到这只猎狗时,它会怎样?

  生:紧张。

  生:提心吊胆。

  生:担惊受怕。

  生:浑身发抖。

  …………

  师:你们看到丑小鸭的心里去了,只有善良的孩子才能体会到丑小鸭的心情。谁能读出丑小鸭心里的这种害怕?(指名读。)

  师:从你的读中,老师感觉到丑小鸭有一点点害怕。谁能读得更害怕些?(指名读。)

  师:同学们,刚才几位同学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他们的读法也不同。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段话。

  反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所以同样的语言文字,感悟的角度不同,对朗读的处理也会有所不同。

  如上述片断中,同样一句话,有的孩子感受到丑小鸭的伤心难过,有的孩子感受到丑小鸭的紧张害怕。他们站在个人感悟的角度读出了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教师采用的评价语言,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有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

  二、温馨评价,诱导写字

  (板书“壳”。)

  师:大家看看,这是什么字呀?

  生:ké。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田字格,看看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漂亮,并请两个同学到黑板上来写一写。(生写。)

  师:好,现在把你们写的字与大屏幕上的范字比一比,看看谁写得好,并在字旁画上“笑脸”“五角星”“三角号”。“笑脸”表示优秀,“五角星”表示良好,“三角号”表示一般。(学生们纷纷在自己的字旁画上相应的符号。)

  师:请得“笑脸”的同学举手,你们很棒!

  师:请得“五角星”的同学举手,老师发现你们每个字都写得很认真。

  师:请得“三角号”的同学举手,你们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继续努力,肯定会写出漂亮的字。

  反思

  新课标指出:在识字、写字方面同样应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重视识字写字良好习惯的培养。由此可见,在写字教学中,教师应走出一味强调语文工具性的误区,要用发展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和信心。上述片断中,教师简短的几句评价,几句充满人文关怀的话,使学生获得了一次成功的体验。

教学案例及反思 第2篇

  教学理念

  新课程要求在美术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并在动手实践中能力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的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朝着目标和方向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五角星》活动一(寻找不同质感的物体,如麻绳,纺织品,硬币,树叶等,用蜡笔或铅笔拓印的方法制作肌理图,分小组将各自表现的材质效果进行剪贴拼组)意在让学生在兴趣的带领下积极主动参与,并通过操作,经历和体验拓印的过程,掌握拓印的方法,体会拓印带来的乐趣和美感,培养学生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教材分析

  《五角星》这一课活动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课的设置是为了使学生在活动中来认识、发现和体验实物纹理所具有立体感、浮雕感和形式的美感,在运用蜡笔等工具皴涂后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形象,这种简单的方法是学生易掌握的。在本课的图例中展示的自然纹理和实物纹理,是为了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更多纹理清晰的实物,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多种颜色、形式拓印,在作业中体现操作能力、创造力,使实物的纹理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呈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变魔术吗?喜欢看吗?

  学生活跃了起来,相互说着魔术的神奇。

  师:那老师来给大家变个魔术,好吗?

  学生安静下来,注意力集中了。 

  师:看,我手中有张纸,两面都是空白的,(师出示一片树叶)现在老师要把这片树叶变到纸上去,告诉我,你们想要什么颜色的?

  生1:红色的。 

  生2:树叶变黄了,我想让它还是绿色。

  生3:我想让树叶上有各种颜色。

  师:哪儿有彩色的树叶,当然,只要想到一定能做到,我相信我们一定行。

  教师拿出大部分同学选择的绿色,并悄悄地拿出另一片树叶放在纸下,用蜡笔拓印。

  师:瞧,一片新的绿叶变出来了。

  师:大家想知道怎样变吗?

  生:想。

  教师将纸挪开,呈现纸下的树叶。

  生:原来老师是印的,我也会了。

  师:大家可以试一试。

  二、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1.学生动手拓印。(教室伴随音乐)

  结果:有的同学拓印成功,纹理清晰,有的却没有出现纹理。

  师:让我们来找找原因吧。

  2.请拓印好的学生演示拓印过程。

  生:把树叶反面向上放好,盖上纸,用手按好后,再用蜡笔平涂。

  大家一起夸夸拓印成功的同学,并找自己失败的原因。

  生1: 我的树叶是正面朝上了。

  生2:我一涂,树叶、纸动了。

  ……

  3.质疑,体验纹理。

  师:树叶为什么要反面朝上才能拓印出纹理呢?大家摸一摸树叶的两面,有什么感觉?

  生:正面光滑一些,反面不平不光滑。

  师:大家真聪明,树叶反面有许多纹理,是凹凸不平的,所以我们在拓印时只有拓印反面才能印出漂亮的纹理,而正面没有凹凸不平的纹理,就拓印不出花纹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有美丽的纹理,都可以拓印出来。

  电脑课件展示,让学生拓展思维。

  师:大家觉得美吗?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物品,你看看哪些可以用来拓印?

  教师将物品(麻布,纺织品,硬币,各种树叶)按小组分发,让学生摸,体验纹理,找出能拓印的物品。

  师:下面大家可以选择你想拓印的物品,开始拓印吧。

  4.鼓励创造,体现个性。

  师:在刚上课时,有同学想要彩色树叶,现在动手试试,看看谁能作业变得更漂亮.

  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时表扬,感染全体学生不断创新.

  结果:有的学生将树叶拓印成一朵盛开的花,有的印出彩色的树叶,有的将硬币印成五环……

  师:大家除了用蜡笔拓印还可以用什么拓印也能让花纹展现出来呢?

  生1:我今天没有带蜡笔,用铅笔侧着涂也可以印出花纹.

  生2:老师,我还有更好的办法,把东西直接盖在橡皮泥上,也能印出花纹.

  教师积极肯定学生做法.

  分小组将各自表现的材质效果进行剪贴拼组。

  三.总结

  展现拼组图,进行评比。

  师:这节课玩得高兴吗?

  生:高兴.

  师:今天我们的方法叫拓印.(板书课题:拓印)

  师:你们觉得拓印有趣吗?

  生:有趣.

  师:大家下课后还可以去找更多有漂亮纹理的物品,把它变成美丽的画.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同学们学得轻松,玩得愉快,并创作了一幅又一幅生动,有趣的作品,课堂成为了同学们的乐园.反思这节课,有以下几点让师生共同受益.

  一、“趣”贯穿于教学始终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原动力,特别是对于八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觉性尚未形成,只有激活他们的兴趣才能使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在本课活动之初,我首先问学生:“你们看过变魔术吗?喜欢看吗?”引起学生兴趣,再进一步告诉学生:“今天老师要变魔术”,有效的把学生兴趣引入到教师设置的活动中,通过“变魔术”,把学生最初的“感兴趣”提升为“探索秘密的兴趣”,为后面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打下基础。

  在学生带着兴趣去发现了秘密——拓印,就能在活动中不断体验拓印带来的乐趣,体会到成功拓印的喜悦,让学生在趣的引导下,插上想象的翅膀,不断去创造,享受学习的乐趣。

  二、动手操作成为学生探索学习的主要途径

  “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动手操作体验是让学生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必要手段。活动中,我没有用讲的方法去直接告诉学生怎样拓印,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自我体验,寻找发现问题,通过交流、体验,找到正确的拓印方法,这样比教师讲更有效。另外在感受实物纹理特征时,也是由学生动手摸,比较后说出来的,让学生直接体验到实物纹理所具有的立体感、浮雕感。

  三、激励评价,培植自信,体验成功的乐趣

  对学生来说,成功的感觉往往来源于成人的评价。教学中,教师的表扬,哪怕是不真实的表扬,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鼓励。再整个教学活动中,我说得最多的是“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的想象真丰富”“你做得非常好”“你的画真有创意”……积极肯定每位学生的“闪光点”,这些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如同兴奋剂一般,源源不断注入学生的心田,使他们去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因为赞赏而把学习活动当作愉快的享受。

  四、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拓印

  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了正确拓印方法以后,我再提出:“除了用蜡笔还可以用什么拓印

  呢?”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索,在实践中发现,拓印不止能用蜡笔,还能用铅笔、橡皮泥……让学生单一的蜡笔拓印形式,得到更宽的发展,让学生更能体验拓印带来的乐趣。

  另外本课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也是一个成功之处,电脑课件对自然、生活中有美丽纹理事物的展现,弥补了由于条件限制,学生不能去室外感知的缺憾,拓展了学生思维,让他们了解自然之美,美就在身边。音乐的引入,在创作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听觉信息,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    

教学案例及反思 第3篇

  在人们眼中,灰尘通常是污染环境、传播病菌、危害健康的罪魁祸首。然而,这篇课文却向我们介绍了灰尘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假如没有灰尘,大自然将会变得让我们人类无法生存。

  教材通过灰尘的作用,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弊害,造福人类。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根据以上目标,我这样进行本节课的教学。

  环节一:谈话导入

  上课伊始,我抓住部分同学擦桌子机会,问:“为什么擦桌子?”“因为桌面上有灰尘”从而引入课题,让同学们说说身边的灰尘。同学们都说灰尘的危害,是呀,身边的灰尘的确讨人厌,惹人烦。但我们有没有想过假如没有灰尘,那将会怎样?我们的生活真的就高枕无忧了吗?以这样一个设问引入本课学习。

  环节二:学习课文

  我先让全班齐读连接语中一段阅读提示,明确要求。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接着,出示表格让小组讨论,完成表格。让学生学习中分析、概括,进一步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学生完成表格后,进行交流,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提示、板书。这是教学的重点,为加深理解,我留下一些时间让学生画图回味──把天空逐渐由蓝变白呈现的图意画出。环节三:讨论交流  学生理解课文知道了灰尘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后,分组讨论,说说灰尘对人类多彩生活的重要作用。其实,我们的多彩生活离不开灰尘的作用。我顺势引导,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用正反两方面的眼光看事物──既要看到它的长处,也要看到它的短处。环节四:拓展延伸  布置让学生收集自然界中具有明显两面性性质的事物资料,语文综合实践课上准备交流。

  教后反思 

  这节课由于选材新颖,学生看了题目后就觉得非常奇妙,兴趣浓厚。在教学中,我始终注意引导学生,让他们带着可贵的兴趣去学习,交流,反思,适当的加以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学习语文的同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接受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科学观,世界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案例及反思 第4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的作用”,积极创设情境,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取各种手段,让他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读、兴致勃勃地读。从读书活动实践中,作“情感的感悟、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运用”, “感受阅读的乐趣”,“感受语言的优美”,“向往美好的情境”,“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下面就以《水乡歌》为例,谈谈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与运用。

  片段一:(创境导课—感受水乡美)

  (课前)师: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去了趟水乡,老师发现小朋友们在浏览的过程中收集了很多有关水乡的资料,赶快拿出来,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生交流,反馈。

  生1:(资料)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我从中知道了江南水乡的“莲多”、“鱼多”。

  生2:(资料)“江南好,风景旧曾暗,……”我从中了解到江南风景美。

  生3:(资料)“小竹排,顺水流,……江南鱼米乡……”我从中知道江南不但美,而且是鱼米乡。

  ……

  (仔细观察学生的表情,个个情绪高涨,如数家珍地将已学到的知识一一汇报,看来学生进入“悱情”的状态。)

  (课始)师:你们收集的资料挺丰富的,可是许多小朋友觉得水乡太美了,仅仅去一趟一点儿也不过瘾!那好吧,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水乡,去细细欣赏那儿的美景,让我们一起出发吧!播放水乡风景“各式各样的桥、曲曲折折的回廊、大大小小的池塘等。(这时只见个个孩子凝神望着屏幕,想必被秀丽的江南水乡给吸引了。)

  师:谁能说说你看到什么?

  生1:江南的桥多、桥美。

  生2:我看见水上古老的房子,许许多多、各式各样。

  (此时班上小手如林,学生争相举手发言)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水乡的美景,如果大家仔细读读课文,就会发现水乡还会给你留下另一番不同的感受,打开书本,读读课文吧!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学生迫不及待打开课文,一时间读书声此起彼伏,学生的脸上洋溢着愉快的神情)

  片断二:(精读品味——体验意境美)

  师:老师在黑板上画一只船,问:画好了,老师画得够多了吗?

  生1:不够。

  师:你从哪知道的?

  生2:千只、万只

  师:老师听出来了,这说明水乡船多。那你能把它读一读吗?

  生读,评价。

  师:老师在黑板画上几朵白云,问:看着满河的白帆和天上的白云,你想起了课文的那个句子?

  生: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

  师:那你能读一读吗?

  生读,评价。

  师:大家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一读,行吗?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这么多的船在干什么?

  (只见学生个个神情专注,陶醉在自己所想象的意境中)

  生1:我看见渔民们在船上捕鱼,鱼儿装满一箩又一箩。

  生2:我看见水乡的人们在采莲……

  (学生兴趣盎然,发言积极踊跃)

  片断三:(拓展延伸——创造生活美)

  师:水乡美,我们家乡也很美。

  播放课件:太姥山风光,丰富的物产图片……(学生不由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师:我们家乡有海上仙都的美称,前岐四季柚是世界奇果,家乡的风景也美不胜收,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或模仿诗歌的语言夸一夸我们的家乡。

  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生1:我的家乡什么多?柚子多,柚树林一片连一片,世界奇果美名扬……

  (学生脸上洋溢着幸福骄傲的神情,爱家乡的情感油然而生。)

  案例反思:

  在《水乡歌》一课教学中,我认为较为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方面:

  一.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提倡的建构学习理论,把情境教学放在学习环境四大要素的首位,就是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环境或氛围,其目的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其情感体验,达到对外作品内容具体而深刻的理解。授课伊始,通过《江南水乡》影音资料的播放,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在如诗如画的水乡的风光中,学生直观感受到水乡风光的秀丽多姿。这样不仅较好地弥补了学生对不乡感性上的不足,同时激发学生形成急欲探究新知识、想通过课文内容来佐证影象形象的内驱力。正是带着这样情趣与内驱力,当对学生说对“欣赏了水乡的秀美风光,如果同学们能在读一读水乡歌,一定会有一方不同的感受”时,学生便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读书活动中去。再如:在三段的精读教学中,设计以画促读,创设情境,学生学习兴趣也极大地激发出来。画要画好,课文必须要读懂,学生便饶有兴味地去读课文了。三段的画方法也有不同,第一段在充分读之后交流水乡的水是什么样的,得出水乡水多、水绿、水清,先读好这一段再指导学生作画。第二段在自由读后,教师作画,通过课文让学生感受到船的多,再画多些帆船,教师画上云朵,由画到文,想起书上哪句话?指导朗读(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由画促想,这么多船在干什么?在小组充分交流后,有感情读第二段。先自读第三段,师小结,水乡人们通过辛勤劳动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看到这么多的帆船你能听到他们在唱歌吗?这一段虽未画歌,但通过图引导学生认识到水乡人民生活的幸福,真正做到以画促读,未关笔墨却体悟深情的目的。

  二.开掘文本,激活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发资源的途径很多,其间有一条取之有效,行之便捷的渠道,这便是文本的二度开发。引导学生透过教材表层,触摸到文本内最深、最广、最鲜活的东西。这样,不仅可以将学生的思维从“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逼仄空间里解放出来,自由驰骋,自主翱翔,而且能有效填补教材的空白,加深学生的感受。在片段二的精读教学中,当学生说出他发现船不仅多而美时,我让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之后。启发学生闭眼想象“你看到什么”、“这么多船在干什么?”“一时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很好地被激活,有的说“我看到了渔民们在船上捕鱼”、有的说“水乡的人们坐在帆船上采莲”、还有的说“我看见船只正载着一箩又一箩的虾、蟹”等,学生丰富的想象及时填补了本小节的空白,从而较好地领会了文本所要表达“水乡人民为创造幸福生活而辛勤劳作着”这一内涵,同时也为领会第三小节“歌唱美好新生活”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超越教材,催化创新。

  语文教学不能过度囿与教材本身,要有适时、适度依于教材、超越教材的勇气和意识,将学到的书本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加以检验、盘活和运用,达到学以致用,催化创新。这是新课标倡导的新型的学习理念。片段三教学中,在学生充分感受到水乡美的基础上,我适时点拨:水乡美,我们的家乡也很美。进而播放太姥山风光、丰富的物产图。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或模仿文中的诗句夸一夸自己的家乡。有了文本学习的“厚积”,加之原汁原味生活素材的感官刺激,此时学生便“情动而辞发”,创新思维的火花随之迸发。于是就有了,“家乡什么多?柚子多。柚林一片连一片,世界名果美名扬。”的妙语佳句……这些都是学生自主读书后所生发出来的深层次的知识迁移,虽经教师提出,但接下来全由学生“主体”完成。超越教材,沟通生活的过程,实则是进一步帮助学生消化、吸收课本知识的过程、催化知识创新的过程。由于这过程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学生感兴趣、愿学、乐学,收到“课尽情亦浓”的效果。

教学案例及反思 第5篇

  教学过程 :

  一、谜语导入  

  师: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出示谜语:一位老公公,面孔红彤彤。晴天早早起,按时来上工。

  生一下就猜出。

  (从学生喜欢的谜语入手,学生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了。)

  师:小朋友真聪明,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太阳吧。

  二、课件展示,感知画面

  1、课件展示:太阳分别从大海、草原、山村、森林升起来,大地变得一片光明,充满生机、活力。

  (直观、生动有趣的画面把学生吸引住了,学生边看边不时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美丽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中深深地印下)

  2、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强调说完整话)

  学生自由发言

  生:我看见太阳从大海中跳出来。

  生:我看见太阳从草原中、森林里升起来。

  生:我还看见太阳升起来后,到处都很美丽!

  ……

  (因为学生在前面欣赏了太阳升起的美丽的画面,在说话时,是争抢着要把看到的情景说给大家听,说起话来就自然流畅了。)

  3、师小结:美丽的太阳,美丽的景色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叔叔也看见了这一美丽的情景,写了一首儿歌,你们想学吗?

  三、初读韵文,初感字音

  1、出示韵文《太阳》

  师:先听老师读一读,如果你认为老师读得好,给我鼓励一下,也可以给老师提提意见。

  (师的话音刚落,生就纷纷地告诉师,他们已经会读了,可见有些学生回家已经预习过了,这时,师如果抓住机会,放手让学生试着读一读,会读的就当小老师带读,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可惜的是,师并没有这么做,仍然自己按着事先设计好的教案进行教学,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机智不过灵敏,二是观念没有更新,害怕学生会出现什么差错,自己的教学任务会完成不好。)

  师范读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轻轻打开48页(学生翻开书本后),读书时,碰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生:可以借助拼音读一读。

  生;可以问一问小组的同学。

  生:可以问老师,或者问听课的老师。

  师:小朋友想的办法都行,现在请小朋友读书,选择一种方法解决不懂的生字。

  (这个环节设计得较好,让学生自己先说一说识字的方法,再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读书、识字,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2、学生自由读韵文,解决生字。

  3、请会读的小朋友读一读(2-3个)韵文,其他小朋友注意听,师生一起纠正字音,齐读。

  四、认识生字,培养识字能力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棵神奇的树,咱们赶快看一看。

  出示神奇的果树。

  生:哇,真美呀!

  生:我知道了,每一个果子里都藏着一个词,还有字呢,太有意思了。

  师:小朋友只要能读准每一个果子里的字或词的音,就能把它摘下来,谁先来摘果子?

  学生抢着上台做摘果子的游戏。

  (这个环节有时单独请学生回答,有时小组回答,有时分男女同学回答,有时全班同学回答。读对的及时奖给一朵花。学生非常积极,“我来,我们来”的声音此起彼伏,课堂气氛异常热闹!老师真不知该请谁好,但是,从学生的反应中可以看出,游戏对于孩子来说,是最有吸引力的。)

  2、师:今天,聪明狗又来到我们中间,“小朋友们好!”聪明狗的朋友小狗汪汪要跳楼梯,需要小朋友的帮忙,你们愿意吗?一个字就是一个台阶,小朋友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小狗就能跳上一个台阶。

  师的话音刚落,“我来,我们来”的声音又再次地响起。

  学生做游戏(可以单独请,小组,男女同学,全班同学)

  师适当加以鼓励,注重读准平、翘舌音。

  从草叫跳照森世阳

  (再次可以看出,趣味性的游戏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浓厚的,学习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3、师: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棒!现在,请大家把桌上的小卡片拿出来,两人一组,互相读给对方听,读得好的,请你奖励他。

  学生两人一组互相考评。

  五、再读韵文,巩固识字

  1、师:刚才,小朋友把字和词语读得特别准,你能把这首诗歌读准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请1-2名学生读一读,读得好的给予肯定,读不好的给予鼓励。

  师:这首诗歌比较长,注意读好来。老师建议小朋友这样读。师带读,生跟读,齐读。

  2、你喜欢太阳吗?学生自由说一说。

  师:是呀,有了太阳,才有美丽的世界(课件展示),太阳的贡献可真大呀!读儿歌时,怎样才能读出对太阳的喜爱?小组读一读。

  小组读一读,指1-2名读一读,男女生比赛读。

  3、小朋友们读得越来越好了,你愿意读给别人听或者当小老师考考别人吗?好,现在请小朋友,找个小伙伴或老师,读给他们听或当当小老师。

  六、布置作业 

  回家向家长汇报今天的学习内容。

  反思:

  《太阳》这课是上完了,可以看到课堂上学生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尤其是课前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引来学生啧啧的称赞,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课中进行的识字游戏再一次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帮小狗跳楼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识字;讨论喜不喜欢太阳这一环节,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甚至出现了争抢的现象。但是,在课堂上,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在忙着自己交流,即使我看了他们好几次,他们也无动于衷,过后了解,他们却是这样说:“老师,刚才你讲的,我都懂了,你又不叫我,我只好在下面讲,你才能听得到。"学生的话使我感到尴尬,也引起我的深思,我们的教学到底是为谁服务呢?“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是课改的核心,作为教师,教学中不是为教案负责,而要时时处处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每个孩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真正使每一个孩子得到了发展。

教学案例及反思 第6篇

  教学目标:

  1.New words :January __December 

  2.How to express date exactly 

  重点难点:单词的理解掌握及熟练运用句型来表达时间

  教学过程:

  Step 1.Greeting

  Step2.Sing a sing . 

  Step3.Review months : October  May  March(通过复习已经学过的单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Step4,Learn to say another words : January  February April June July             August September November December  (在学的过程中揭示单词的识记规律,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来记单词,Help students to remember them Such as:anuary  February  June  July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Step5.Read them together  read one by one 

  Step 6. A game : Who is the fast ?

  T : the first   S: January (以游戏的方式巩固所学单词,为下一步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Step7. Learn to sing a song :The months

  Step8. T: Listen ,my birthday is in March . When is your birthday ? (引导学生用in 回答)  

  Step9.Ask in pairs : When is your birthday ? When is your mother’s birthday ?

  Step10.T: My birthday is on 18 th March . When is your birthday ?(引导学生分清in 和on 的用法)  Then practise in pairs .

  Step11.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on  exercise book .

  Step 12.Summary 

  Step13.Homework :1.copy new words 

  2.Prepare to tell all the students When your parents’s birthday ?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十二个月的单词,单词比较长,通过以前学过的单词,引出新词,学生很有成就感,同时通过一首与科文内容紧密结合的歌曲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歌曲的演唱加深对单词的理解和把握。教师通过生活化的情景引出句型,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学生教准确的把握了句型的意义,在时间的表达上易于掌握。但是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多关注一下后进生,多给他们一些练习的机会

教学案例及反思 第7篇

  pep五(下) unit4 part b read and write案例及反思

  一、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听说读写句型 “a. grandpa is writing a letter.  

  b. brother is doing homework.  

  c. mom is cooking dinner in the kitchen.  

  d. he’s writing an e-mail in the study. ”  

  2.能力目标:用“mom is cooking dinner in the kitchen.”等句子介绍家人正在做什么。  

  3.情感目标:让学生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是掌握句型:mom is …in the …” 的书写;  

  2. 用本课所学内容完成接听电话的任务是重点也是难点;  

  3. “how’s everybody doing? just fine.”是教学难点也是新语言。  

  三、教具准备:  

  彩笔、课件、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  

  1. preparation 准备活动  

  a chant: boys and girls, are you ready? ok, stand up, please. clap your hands, let’s have a chant:  

  grandma is cooking, cooking noodles;  

  sister is listening, listening to music;  

  mom is writing, writing an e-mail;  

  dad is reading, reading the newspaper.  

  (设计意图:这是为新课做铺垫的环节,必须靠温故去知新,同时要简洁,chant这种明快的形式,一方面能创设英语氛围,另一方面会抓住孩子的“活泼好奇,善模仿,好交际”的特征,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做好新课的铺垫。这时候如果孩子们动不起来,我就会用我的动态——体态、手势、动作去引导,应当说这是我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法宝。)  

  [目标 → 借助于老师体态语言的牵引,挖掘孩子的潜能,快速激起同学们的学习之情。]  

  2. pre—reading阅读前活动  

  1)t: boys and girls, how are you today?  

  t: (逐步添加)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问4-5个同学)  

  然后引出句型:how’s everybody doing? 并说出其意思,板书。  

  然后说出可以回答just fine.板书。  

  2)领读2遍之后,让学生practice in pairs.然后抽查几组同学。  

  (设计意图:借助于学生较熟知的how are you?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 等句型入手,导入并引出家庭话题how’s everybody doing? 化解难点,排除阅读障碍。同时我还紧跟上了操练,使得对how’s everybody doing? just fine.难度系数降到最低。)  

  [目标 → 扫除阅读材料中的难点,把拦路石搬掉。]  

  3. in – reading 阅读中活动  

  ◆1) general reading略读  

  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人物。ask: who is he?  并告诉学生:he is uncle larry.  

  t: uncle larry wants to speak to mike, now open your books, read this passage in silence (默读), and find out :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mike’s family? (课件出示问题)  

  (设计意图:第一遍略读,设置了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mike’s family?这个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个简单的问题进行快速阅读,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给学生自信。)  

  [目标 → 给学生以阅读的自信心,为下一步的细读做好铺垫。]  

  ◆2)detailed reading细读  

  t: we know there are five people in mike’s family. what are they doing?  

  read the dialogue again, and answer “yes or no” questions (课件一个个的出现问题)  

  mom is cooking dinner in the kitchen.   (   )  

  dad is writing a letter in the study.               (   )  

  grandpa is reading newspaper.              (   )  

  the boy is doing home work.                      (   )  

  brother is cleaning the room.                (   )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细读,设置并用课件呈现出了五个“yes or no ” 的问题,让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细节信息,给学生一些比较深度思维的问题检测理解程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目标 → 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生成提取、筛选信息的能力。]  

  boys and girls,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解决句型i’m coming, who’s that?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难点句型,培养学生有效地寻求帮助的能力。)  

  [目标 → 培养学生的有效解决问题,寻求帮助的能力。]  

  ◆3) read and write 读写  

  t: boys and girls, they are all wrong. please read the dialogue loudly. and finish the sentences, you can write it on your english book. (每组选一个同学上黑板做,看谁做的最好,同时指导学生的书写。)if you find the answers, draw lines, and then, discuss in groups.  

  然后check them up.  

  (设计意图:第三遍阅读,落实到写。通过完成书上的完成句子检测学生的写以及对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情况,阅读时要求学生对难点信息勾画,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并利用简笔画的形式,在黑板上勾勒出来人物,找同学上来填空,下面的同学利用课本也填。同时,让学生进行合作互助,对同组同学进行检查指导)  

  [目标 → 培养写的能力,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包括大小写和标点符号。]  

  ◆4)  listen to the tape. 听  

  ( 听读2 遍)出示跟读要求  

  (设计意图:经过三遍阅读,学生对课文比较熟悉,在这里听读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模仿语音,语调的能力。)  

  [目标 → 培养学生的模仿的能力,增强英语的韵律美和熟练感。]  

  ◆5)  read aloud朗读  

  practice in three, read aloud please.  

  (通过大声朗读增强学生的语感,培养朗读能力,在这里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  

  [目标 → 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的能力,使小组成员能达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作用。]  

  4. post –reading 阅读后活动  

  1)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让小组同学分角色朗读语篇,然后表演对话。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既能让学生在大声读中感知语言也能进一步理解语篇,同时也是对学生认读的再检测。表演对话也是为后面的语言拓展打基础。)  

  [目标 → 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2)任务设置及处理  

  t: do you like story? here is an interesting cartoon story, watch carefully and answer one question: how many cats are there? ( 课件呈现动画故事)  

  do you like it? ok! how clever the mice are! let’s watch the cartoon agai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动画故事内容为:  

  there are two big mice. they are very hungry. they are looking for food everywhere. they come into the cats' house. what can they see? look! mother cat is washing clothes. sister cat is cleaning the room. father cat is writing an e-mail. grandma cat is writing a letter. brother cat is listening to music. they get food from the brother cat. how clever they are!  

  (完成下列句子:  

  mother cat is                    .  

  sister cat is                    .  

  father cat is                    .  

  grandma cat is                   .  

  brother cat is                   .  

  问题已在纸上打印出来,并已发给了学生)  

  check them up.  

  (设计意图:由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入手,进行写的拓展。让学生能真正利用本课所学内容,这是一个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活动)  

  [目标 →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精神和信息捕捉能力。]  

  5. progress提高发展  

  1)play a game: 打电话的游戏。  

  老师和学生先做示范,进行打电话,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准备,看哪组同学在40 秒内打电话的次数最多。  

  a: hello! this is __ ____speaking, can i speak to __ ___ please?  

  b: sure, hold on, please. she /he is cooking dinner.  

  (设计意图:本部分希望能让学生利用本课所学语言,属于说的拓展。)  

  [目标 → 以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向上精神。]  

  2) 评价  

  a. can you write and spell  

  “writing a letter, doing homework, cooking dinner, writing an e-mail”?  

  b. do you like some famous stars in   china  ? ( 出示姚明和刘德华的图片)  

  ask: who is he? what is he doing?  

  he is _____, he is _______________  

  c. can you recite this passage?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了词、句、篇的评价。)  

  3)  homework  

  a. remember the orange sentences.  

  b.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your family.  

  c. t: 同学们,我们的爸爸妈妈每天工作都很辛苦,下了班还要洗衣服,做饭。我们能不能帮爸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呢?赶快行动吧!  

  (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目标 → 培养学生的爱劳动习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和感恩教育。]  

  五、教 学 反 思  

  对于阅读课,一直都有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对待。前几天,接到教研室的通知,让我上一节阅读课,说实话,心里更是忐忑。经过几天的紧张准备,教案订出来了。但总感觉不尽如人意。  

  4月12日 ,到临沂华盛实验学校试讲,经过尹若飞老师的细心指导,才知道自己对阅读课的重心没有把握好,甚至把阅读课上成了对话课,更重要的是这应该是一节实用的课,一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的课。  

  回来之后,重新打乱思路,在我县教研室 李莉 老师的带领下,在一小 朱祥会 老师的帮助下,对阅读课模式进行了认真的学习,按照阅读课的模式一步一步去设计教学步骤,在对每个活动的设计上也是经过认真的斟酌,根据教学模式中每一步的目的去设计。然后又具体分析了对话课和阅读课的不同之处。层次递进的设计了阅读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活动。  

  4月16  日,临沂市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研讨会在临沂四小举行。通过这次课堂教学的亲身体验,自己也迅速的成长起来。这得益于尹老师,以及我县教研室李老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下面就这节课具体分析一下其中的不足。  

  一、环节与环节的过渡上还明显的不够好,语言不够精炼。一些知识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攫取,自己可以稍加引导或点拨即可。  

  二、阅读方法技巧上,指导的不够全面。缺乏面向全体的指导。  

  三、在分层教学上,做的也不够明确。设计的题目要有梯度,题目要让学生有选择性。  

  四、上课过程中漏了好几个地方:如细读环节中i’m coming , who’s that? 没有解决:前三遍阅读时间不充分,并且没有关注学生的书写;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时角色分的不是很明确;游戏环节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准备。  

  总之,缺点不少。但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确实也锻炼了自己。使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教学水平直线上升。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再接再厉,还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导,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thank you

  pep五(下)unit 4 b read and write 互动点评

  来源:小学教育科 点击数:491 更新时间:-5-30 10:05:24

  评课人:李莉(沂南县教研室)   

  讲课人:张晓丽(沂南县双语实验学校)   

  总问:在本节课教学中,你是如何体现并进行阅读课教学的呢?  

  答:我是按照阅读课的模式,把阅读课分为五个大环节:①preparation 准备活动 ②pr-reading 阅读前活动③in-reading阅读中的活动④post-reading阅读后活动⑤progress发展提高。  

  首先是准备活动,通过chant的形式,激情;然后是阅读前活动,化解how’s everybody doing?这个教学难点,并及时操练,然后通过情景会话导入本课的阅读中;在阅读中,设置由易及难的任务,进行由略到细的阅读;然后是阅读后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拓展,目的是让小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及时的交流。  

  【点评】通过chant形式的准备活动,不仅简洁明快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阅读前的活动,对how’s everybody doing?这个教学难点进行全方位化解,并且也进行了恰到好处的操练,然后借助于了解学生的家庭话题导入了本课的阅读中,合情合理;在阅读中的活动及任务设置,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地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阅读后活动,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拓展,使小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交流,都有所提高。  

  准备活动  

  问:在准备这个环节,你是如何开展的呢?  

  答:作为为新课做铺垫的环节,必须靠温故而知新,同时要简洁,这应当说,是所有英语教师的共识,我通过chant这种明快的形式,一方面创设了英语氛围,另一方面就是激发兴趣,做好新课铺垫,应当说兴趣应当说是最好的老师。而chant这种是形式,是我教学中创编并引导学生演唱的强项,如果采用游戏等其它方式,当然行,但不能保证不拖泥带水,不能保证不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  

  【点评】老师的动态引导,包括体态、手势、动作应当说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法宝,作为孩子,活泼好奇,善模仿,好交际,这是他们的共性,因此 张 老师借助于自身的体态语言优势,挖掘自身潜能,快速提起同学们的快乐因素,做到了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因此准备活动这个环节,恰到好处。  

  阅读前活动  

  问:在阅读前你是如何化解本课的难点的?  

  答:我是这样想的,作为学生,已经掌握了诸如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等初步的英语交际用语,作为孩子来说,学以致用是他们探索新知的有效途径,而how are you?虽然是外语,但已经妇孺皆知,对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所以,我就由此入手。原先我考虑用图片,形象直观,但怎么也不能把how’s everybody doing?这个知识衔接上,  

  【点评】化解难点,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做法,而 张 老师是从how are you?入手, 通过 老师的适时点拨,使学生明白了,哦,how’s everybody doing?和how are you?意思是相同的,这样水到渠成,避免了直接引进的乏味感。同时使得这个障碍得以排除,使阅读进程加快。同 时张 老师还紧跟上了操练,使得对how’s everybody doing? just fine.难度系数降到最低。紧接着,通过电话铃声,实现与教材的对接,使得“导入”这一环节臻于完美,同时,也就完成了对本课难点的化解。  

  阅读中活动  

  问:在阅读中你是如何设置问题,并突出重点的?  

  答:首先,我通过略读,设置了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mike’s family?这个问题,让学生带着简单的问题进行快速阅读,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给学生自信。然后通过让学生细读,我在这一环节中设置并用课件呈现出了五个“yes or no” 的问题,让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细节信息,给学生一些比较深度思维的问题检测理解程度。目的是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阅读中对难点信息勾画,并且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再就是read and write,读并填空,这是重点,为此,我利用简笔画的形式,在黑板上勾勒出来人物,找同学上来填空,下面的同学利用课本也填,然后是听录音跟读,模仿语音语调,最后是大声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第三遍阅读落实到写,通过完成书上的完成句子检测学生的写以及对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情况。阅读时让学生采用了合作阅读的方式,体现合作互助。这时我对中等偏下的学生进行了深入指导。  

  【点评】问题的设置是阅读的关键。必须每次阅读都有任务,有目的。这就看我们教师如何巧妙地运用问题去“点火助燃”,引导学生一步深一步地完成阅读中对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能力。读文——答题,读文——填空,跟读——朗读,这样就完成了阅读中的层次要求。  

  但是我要说的是,设置问题的作用很大,但要讲究艺术性,注意针对性,考虑适中性,还得要牢记鼓励性等。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太难,导致学生不能答、不敢答,容易产生惧怕心理,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太易,学生则会不以为然,失去提问的价值,浪费教学时间,同时也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问题设置的难易程度应有两个标准:一是问题本身,二是学生个体的原有水平,倘若考虑到这两点,那么肯定提问对师生来说就会“如鱼得水”。  

  问:你是怎样指导学生阅读技巧的?  

  答:在课堂上我在着力帮助同学们提高阅读速度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学生阅读的指导。我在来回走动指导的时候,发现的有的学生这样读mom /is /cooking /dinner /in /the /kitchen.我就给予这部分学生指导,告诉他们如何按照意群的搭配去读:mom /is cooking dinner /in the kitchen.这样,受到指导的学生以后就会注意了,同时他会辐射、指导周边的同学,起到小老师的作用。  

  同时,我还指导同学去主动弄懂新接触的长句和难句,注重归纳整理同义结构和近义结构。如how’s everybody doing?和how are you?则表达了相同的意思  

  【点评】作为英语阅读的启蒙阶段——小学的确很关键,小学生读英语短文或对话,仍不能够像中文那样熟练,这是不争的事实;他们难免会逐词思义,一词一顿,这样读起来就很慢了,但我们可以帮助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指导学生按意群阅读。  

  我们可以借助不同的词汇和句子结构来表达一种语义。而选择哪种结构和词汇,常是由文章的体例、上下文的需要、作者的风格来决定的。如果我们注重了一个意义的不同表达法,又懂得了何以采用这种表达法,那我们对语言材料的掌握就不仅仅是限于消极的“知”,而是前进到积极的“用”上去了。  

  问:在阅读过程中你是怎样进行小组合作的?  

  答:由于我对学生不熟,小组仅是随便组合,可能失之偏颇,存在不当。  

  【点评】严格说来,如果在掌握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等情况下,让学习上属于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而成为各自的组,这样组与组之间的差异性不会太大,小组成员也能达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既有利于组与组之间的公平竞争,也有利于学习活动的开展,心灵的沟通。  

  阅读后活动及提高发展  

  问:你是如何进行阅读后活动的?  

  答:对阅读后的扩展,每次我都精心挑选相关主题的、学生易于接受的、生词量不是很大的阅读材料,提供给学生,为他们创造“大阅读”条件,同时还有问题的指引或任务的安排。有时候,我还把网上现成的招聘会复制到课堂,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利用所学语言,进行学以致用的锻炼。  

  【点评】阅读后的跟踪巩固,应当说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热情,尤其是小组成员之间的传、帮、带,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收集信息(搜索、筛选、澄清)、组织信息(概括、分类、系统化)、以及传递信息(讨论、帮助)的能力,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帮互助,既交流了阅读成果,又巩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使得自主学习朝着健康、明确的方向发展。  

  课后小结  

  如何看待阅读?一是要读得懂,二是要读得快,读而不懂不行,懂而太慢也不行,作为阅读的基本要求,作为英语学习的一种手段,目的就是吸收语言知识,提高英语水平。如果读了半天还不知道读的是什么内容,就不叫阅读;如果读了之后仅感到“挺有趣”、“内容很新鲜”,就很肤浅。阅读之后在感性上,我们要让学生在头脑中留下内容大意或情节梗概;理性上还必须使学生能够巩固基础的词汇、语法,增强语言知识。  

  张 老师这节阅读课虽然基本上是按照市教研室的教学模式来上的,并且使大部分的学生也达到了“读得懂、读得快”这两个要求,也经过操练,巩固了所学的词汇、句子,但我感到在以下几个方面仍需改进:  

  1.在环节衔接上,应该非常紧凑才行,磨合得很巧妙。除阅读前这个环节还行外,其它几个环节,考虑得不是很周密,没有完全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考虑,事实上,一些知识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攫取,老师只在关键时候稍加引导或点拨即可。  

  2.在阅读中的方法技巧上,我个人认为应面向全体进行指导,而不是单独指导,张老师所说的方法的确是最实用、最有效的,但是她并没有面向全体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这样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多走弯路。  

  3.在分层教学上,小组合作并不代表分层教学,如同一练习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设计题目有梯度,题目要让学生有选择性,让学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了,学困生有提高。练习内容也可以呈现弹性,如同一篇短文或对话,对学优生来说,要独立阅读并完成理解练习;对中等学生来说,能读懂并完成阅读理解练习;对学困生来说,要在教师的指引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阅读理解练习。  

  4.老师的语言素质仍需再提高。尽管看上去很干练,但是在一些单词的发音上,一些句子的重音上,还是没有把握准确。  

  5.在学生的达成度上,尽管学困生经过小组合作得到提高,但是学优生并未真正吃饱。  

  6.课件制作并不是很新颖,太仓促,考虑难免欠周全。

教学案例及反思 第8篇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对识字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同时,新课标也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在注重识字数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的体会和认识,以及识字方法的尝试和探索。根据这样的教学理念,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力求通过各种具有情趣化的活动复现本课生字,以突破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认识14个生字,认识“女”“竹”两个偏旁,会写“巾、牙”两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自选商场里的东西 真多”“在自选商场里买东西真方便”。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把自选商场的商品多、买东西方便的特点表现出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热爱语言和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识记14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两个生字。

  【课前准备】

  1、课前去自选商场购物,了解购物方式,收集一些商品的名称,并认读商品名称。

  2、课文中9个词语的简笔画及相应的词卡,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画面,揭示课题

  1、出示各种超市画面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你去过超市吗?你觉得超市怎么样?

  师:是啊,这些摆放很多商品,我们想买什么可以自己挑选的地方,叫做自选商场。点击课题。齐读课题。

  2、红色显示“商场”二字,拼读,识记。

  3、师:平时,爸爸妈妈带你们到自选商场买过东西吗?都买了什么东西呢?

  4、哦,你们买的东西可真多,让我们看看这个句子:“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点击出示:东西)这里有两个生字宝宝,我们和它认识一下。

  5、怎么读才可以让别人听出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呢?试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生动的情境,一切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再伴以亲切的语言,学生照样学得有滋有味。)

  二、创设情境,学习生字词

  1、认读词语

  师:是啊,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你看,它们都是什么呀?课件出示九张图片:认识它们吗?谁愿意跟大家介绍一下?用“这是什么”说。想不想看看它们的名字呀?那我们一起轻轻地整齐地拼一拼,读一读它们的名字吧。(在图片下面出示相应的汉字与拼音)(重点辨析前后鼻音、翘舌音)如果老师把这些图片拿掉你还认识这些它们的名字吗?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

  (识记生字是本课的重点,因此在本环节的设计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认读字词。9个词语初始出现时,在大屏幕上配上9种商品的彩图,让学生看看、拼拼、读读,在不仅增强了认读的兴趣,还有效地将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了起来。接着又去掉彩图让学生拼拼、读读,然后又去掉拼音让学生认读,并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检查各个层面学生读的情况,这三个有层次有梯度的教学设计为本课14个生字的认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识记生字

  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生字宝宝看小朋友们学得那么认真,可想跟你们交朋友了,你们想跟生字宝宝交朋友吗?那好,就让我们一起和生字宝宝打招呼吧?课件出示生字乐园,让学生认读。

  ⑴ 识记“笔”,认识竹字头

  师:这14个生字中,我们要认识两个新偏旁,一个躲在……(出示卡片 “笔”)你看笔字是──竹字头。笔为什么是竹字头呢?小朋友请看这枝笔,这是一只毛笔,古代的人写字都用这种笔,这种笔上面是竹子做的,下面是毛做的。所以,笔字啊,上面是“竹字”,下面就是“毛”字。

  师:除了毛笔,你还认识哪些笔呢?学生说。

  ⑵ 识记“奶”,认识女字旁

  师:认识了竹字头,还有一个新偏旁它藏在哪里呢?(出示“奶”)“女字旁”为什么“奶”字是女字旁?你还知道哪些字是女字旁的?(学生说到哪个字就出示哪个字的卡片)

  (学生能不能记住学过的生字,往往是因为他是否掌握住记忆的方法。在教学“笔”和“奶”这两个生字时,我抓住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创设了情境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印象,再进行拓展:“你还认识哪些笔?” “你还知道哪些字是女字旁的?” 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要学的字,还将以前学过的字进行了一次回忆。)

  3、巩固字词

  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叫“一对一找朋友”。请小朋友们把老师发给你们的信封拿出来,信封里面有九张词卡,九张图片,请同桌合作把词卡摆在和它相应的这张图片下面。(同时指两名学生上台合作摆)

  4、师:这么多商品名称,你看贴上去多乱。顾客要是来买东西多不方便。我们来当售货员,给商品排排队吧!同桌再次合作将词卡与图片按类别摆好。台上两名学生继续。摆好后齐读词语。瞧,这样顾客来买东西就方便多了。出示句子:“在自选商场里买东西真方便。”指导学生读好这个句子。

  (根据学生的记忆特点,必须不断复现生字学生才有可能将生字记住,但如果都以一种方法出现将会使学生产生疲劳、厌倦的情绪,结果是事倍功半的。因此我设计了多种富有情趣的方式复现字词,如前面的“生字乐园”,这里的“一对一找朋友游戏”,游戏完后按规律重摆再认读。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成了好朋友了。)

  5、课外延伸,积累词汇

  超市里除了这些东西,你还知道哪些东西呀?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把你们准备好的商品包装盒拿出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还认识哪些字?

  你瞧,小朋友们在生活中认识了这么多字。可见学习知识并不一定只在学校里进行,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只要你多听、多想、多问,就一定会学到很多知识,希望小朋友们能在生活中认识更多的字。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是母语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应把识字教学置身于生活的大背景中,将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从课堂引向生活。)

  三、指导写字

  1、刚才我们认识了很多物品,并认识了14个生字,想不想选几个写下来?今天我们就写这两个字,田字格出示“巾、牙”,让学生观察每个笔画在田字格里的占格情况,然后观察笔顺,同桌交流说说笔顺。

  2、汇报各自的发现

  3、教师在田字课里板书范写,边写边说笔顺,然后学生在本子里写。

  4、小组评价,选出好的,以小组为单位互换展览,欣赏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让学生参与到老师的范写中,学生会集中注意力,自觉主动地去观察,从而样成细心观察的习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书写,欣赏别人的优点不仅能在肯定中产生自信,也能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教后反思】

  这一节课是我在本学期校本教研中所上的一堂课,课堂上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识字、写字。没有华丽的辞藻,更没有声画齐全的多媒体演示。反思这一节课,我认为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复现生字

  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具有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在新课程理念的浸润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正逐步进入一个全新的视野,其中由情境教学所带来的活力,正日益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

  识字和认人是一个道理: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巩固生字最好的办法就是复现,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学习环境中多次见面。本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看图识物识字──看拼音识字──词语识字──游戏识字──动手中识字──引向生活识字”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和生字重复见面、快乐重逢,力求做到当堂识字。当堂巩固生字。

  二、尊重学生意愿,突出学生主体

  有意识的学习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从一年级起老师就要有意识地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例如,在教学中,我常说:“谁愿意介绍一下这些商品名称?“谁愿意将生字宝宝读给大家听?”等;利用毛笔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笔”字为什么是“竹字头”;利用“奶”字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为什么是“女”字旁,再让学生说说女字旁的还有哪些字等等。这样的设计,不仅留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上开辟了学生展示自己的天地,更体现了学生识字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识字方法的掌握和识字能力的形成,丰富了学生词汇量的积累。

  三、尝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适当接受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与合作精神。本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如识字巩固这一环节中,让同桌一起把商品名称摆在相应的商品图片下面,然后又一起把摆乱的商品按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这样既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了刚认识的字,又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会了与他人分工,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尝试将识字教学向生活拓展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为学生的识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识字来源于生活,再让识字回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阅读。如让学生说说你还认识哪些笔?你还知道哪些女字旁的字?布置学生课前搜集商品的包装袋或包装纸,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自己所搜集到的,然后我再做小结引导: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只要你多听、多想、多问,就一定会学到很多知识,希望小朋友们能在生活中认识更多的字。

  当然,我的这一堂课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摆词卡与图片时纪律显得有些松散,在交流商品袋上的生字时交流面不够宽等。但我想,一课贵在有一得,在本堂课中,孩子们基本上能将生字词记住哪便是我最大的成功了。

教学案例及反思 第9篇

  一、背景

  根据教学任务的安排,这个单元应该教学 Can you do sth?这种句型结构。这种结构虽然简单,但如果只是一味地操练,学生不仅会感觉到乏味无趣,还容易犯错。在备课时,我仔细分析了学生的具体情况:运动会刚过,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还没有完全回到课堂上来。如果我不采取一些措施来活跃气氛,并以此来带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我可能会浪费掉宝贵的四十分钟。经过反复衡量,我想:既然学生想动,那我为什么不能想办法让他们动起来,并让他们在动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呢?于是,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的教学思路在我的心中慢慢成熟起来。

  二、案例的描叙

  一上课,我就用一首网上下载的flash 动画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同时也让他们理解I can do sth的基本含义,并为他们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打下基础。由于该flash既有声音,又有与之相对应的动作画面,所以,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其大意,并自然地溶入其中,并产生一种特别想表达自我的强烈欲望。此时,我觉得时机已成熟,便停止播放,然后开始今天的常规教学。

  Teacher: What can you do?

  Kate: I can play computer game.

  Teacher: Please show us.

  (Then Kate shows us how to play computer game.)

  Teacher (to Tom):What can you do?

  Tom: I can play basketball..

  Teacher: Please show us.

  ( Then Tom shows us how to play basketball.)

  在对3个同学提问以后,我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链条式的操练。

  A: I can watch TV. What can you do?

  B: I can play computer game. What can you do?

  C: I can play basketball. What can you do?

  D: I can play football. What can you do?

  E: I can play tennis. What can you do?

  F: I can play volleyball.

  在学生基本掌握I can do sth 这种结构后,我做了一个弹吉他的动作,然后让学生猜一猜,老师会做什么。并引导他们说出can的一般疑问句形式.

  Jim: Can you play volleyball?

  Teacher: No, I can’t.

  Gina: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Teacher: Yes, I can.

  接着,我就让学生到讲台上来做动作,叫其他学生来猜一猜他们会做什么。

  Joe做了一个唱歌的动作。

  Jackie: Can you sing?

  Joe: Yes, I can.

  Mark做了一个跳舞的动作。

  Cindy: Can you dance?

  Mark: Yes, I can.

  由于句型简单,学生兴趣很浓,我就趁热打铁地呈现出了其他的生词,如:swim, paint, speak English, play the guitar, play the piano,并辅之以图片。接下来,我就让他们两人一组进行类似的操练,一人作动作,另一人来猜。以达到进一步巩固这一句型的目的。

  然后,我在电脑上打出一个男孩的图片,并让他们猜测,猜一猜这个男孩会干什么。

  Teacher: Please guess. What can he do?      

  Peter: Can he sing?

  Teacher: No, he can’t.

  Eric: Can he play the guitar?

  Teacher: Yes, he can.(并现出这个小孩弹吉他的图片)

  接着,我又在电脑上以很快的速度把一个女孩的图片闪烁了一下,然后让一个学生根据画面的内容来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其他的同学来猜。

  此时,学生的情绪空前高涨,出现了这节课的第一个高潮。

  Linda: Can she sing?

  Jim: No, she can’t.

  Jeff: Can she dance?

  Jim: No, she can’t.

  Ann: Can she play the piano?

  Jim: Yes, she can.

  接着, 我又在电脑上闪烁了一下画有五个人的画面,让学生用同样的句型进行操练,并用人称代词they来问答.

  Li Jie: Can they play football?

  Chen Hui: No, they can’t.

  Wang Hao: Can they play the guitar?

  Chen Hui: No, they can’t.

  Zhang Li: Can they dance?

  Chen Hui: Yes, they can.

  这样操练下来,绝大部分学生已能用can 的各种人称提问.于是,我就给他们两分钟自由发挥的时间。我让他们四人一组进行调查,看一看其他同学会干什么,然后请一个同学起来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

  I can sing. Peter can play basketball. Li Lei can play the guitar. And Jim can play football.

  在四个同学向全班同学汇报完毕之后,我又在电脑上呈现出一棵大树,树的旁边有一条小河,树上有一只小鸟,树下有一只小猫,一只熊猫,一只小鸭。然后让学生超常规想一想他们会干什么。

  Wang Pin : Can the panda eat?

  Li Li: No, it can’t.

  Lucy: Can the panda sing?

  Li Li: No, it can’t.

  Zhang Hao: Can the panda dance?

  Li Li: Yes, it can.

  他们每猜对一项,我就在电脑上呈现出与之相对应的画面。此时,本节课的第二个高潮来临。

  他们猜测的结果是:

  The panda can dance. The bird can play the guitar. The cat can swim. And the duck can play football.

  在备课时,我故意编排了这么一段滑稽可笑的画面,目的在于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我还用flash的形式把他编成了一首歌。歌词如下:

  画面闪出一只跳舞的Panda

  Can you dance?  

  Yes, I can.

  画面闪出张开翅膀的Bird

  Can you dance?

  No, I can’t.

  Can you sing?

  No, I can’t.

  What can you do?

  I can play the guitar.

  画面闪出伸出四条腿的Cat

  Can you dance?

  No, I can’t.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No, I  can’t.

  What can you do?

  I can swim.

  画面闪出双腿跳动的Duck

  Can you dance?

  No, I can’t.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No, I can’t.

  Can you swim?

  No, I can’t.

  What can you do?

  I can play football.

  至此,一节课结束,学生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完成了今天的课程。

  曲终人散,但这些有趣的歌词还在教室里回荡。

  三.                   教学反思

  下课很久以后,我的情绪还处在兴奋当中。在冷静下来以后,我对我的这节课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我认为:学生也是人,他们也想学,也想学好。但是, 作为初中生的他们,身上背负了太多的我们成人难以想象的包袱:家长,老师的殷切期望;考试的压力;与同龄人之间的竟争等等。这些包袱日复一日地加重,以至于压得他们几乎没有了踹息的机会。这节课,我可以说是给了他们一个释放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得以暂时放下包袱,让他们活起来,动起来,并在动起来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课后,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运用can do sth 的基本句型。但有一点是我始料不及的: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常出现 I can play sing.之类的错误。我想,这也许是因为一开始我就用了I can play the guitar. I can play basketball.等等句型,因此给他们造成一种can play的错觉。如果我再上这节课,我想我是否应该考虑把play the guitar, play basketball 之类的句型放在稍后一点呈现,以此避免学生产生类似的错觉,从而达到更满意的教学效果。

教学案例及反思 第10篇

  《但愿人长久》是一首文包诗,它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而了解苏轼的情感变化过程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这样的情感体验,是很难真正理解苏轼由“思念”到“埋怨”再到“宽慰”的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的。今天我在教这篇课文时感觉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我创设了三个情境,引领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词人的内心世界,所以课堂较活跃,学生的理解和感悟也达到了预设的状态。

  情景一:月华如水

  师: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一轮圆月高挂在空中,那么皎洁,那么明亮。在这样的夜晚,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生:我看到了柳树静静地站立着,一阵风吹过,它随风起舞。

  生:我看到了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一阵风吹过,泛起了波纹。

  生:我看到了天空黑黑的。师:月亮这么圆,天空是黑的吗?生随口接上:我看到了天空没有一丝云朵。

  生:我看到了小鸟躲进了窝,在和妈妈一起赏月。

  师:是啊,连小鸟也被这美好的月色吸引,静静地赏起了月来。那么人呢?

  生:人们围在一起吃月饼赏月亮。

  师:一家人围在一起还可能说些什么呢?

  生:今晚的月色真美。

  师:假如你是一个离家很久的儿子现在回来了,在年迈的母亲面前你会说些什么?

  生:母亲,你身体可好?师:真是一个孝子。

  生:母亲,你在家寂寞吗?师:这个儿子很细心。

  生:母亲,你的风湿关节炎老毛病怎么样了?师:这儿子真孝顺。

  师:如果你是母亲,面对几年没见面的儿子,你会说些什么?

  生:儿子,你在外面过得可好?

  生:孩子,你在外面吃些什么?

  生:儿子,你怎么不回来呢?我每天盼呀盼,盼的就是这一天哪。

  师:母子团聚,其情感人!好一副月下团聚图呀!

  (创设这一情景,把学生带进了如水的月色、亲情融融的月下家常。突出一个“圆”字,为下文苏轼的寂寞做好铺垫。)

  情景二:月下诗情

  师:如此良辰美景,苏轼却一个人独自观赏明月,他是怎样的心情?

  生:他在思念弟弟。

  师:请把文中的句子读一读。指名读。

  师:苏轼为什么思念弟弟?

  生:他与弟弟分别已七年了,他们手足情深------(相机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介绍苏轼父母的去世,妻子的亡故。)

  师:苏轼只有一个弟弟了,他怎么会不想他呢?他因此而心绪不宁,他会想起许多过去的事情。同样的月亮,还记得那年,也是中秋节,老父亲把我们俩叫来,坐在他的身旁边,说:“孩子们,你们的诗文做得怎样了?最近有什么好诗呀?(让学生读事先搜集好的苏轼、苏辙的诗。)

  生:《怀渑池寄子瞻兄》: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渡古淆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骑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

  生:《和子由渑池怀旧 》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师:好,手足情深,老夫也欣慰了。接下来就以月为题各写一首,怎么样?

  (创设这一情景,旨在把学生拉回到苏轼以前一家人团聚时的热闹,借以反衬现在的凄凉、悲伤和孤独,突出思念之苦。以便更好地理解苏轼对月亮的“埋怨”之由来。)

  情景三:夜下问月

  师:月亮渐渐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在床前。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此时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生:他心里不禁埋怨起月亮来,责怪月亮的无情。师:怪得好,就是,怎么这么无情呢!

  师:他还会怎么埋怨?

  生:月亮呀月亮,你怎么偏偏就这时圆呢?

  生:月亮,你太圆了,能不能不圆啊!

  生:月亮,你快躲起来吧!

  生:月亮,你真没人情味,你看我这么孤单,还来刺激我。

  师:是呀,圆圆的月亮,那么明亮,那么皎洁,但此时在苏轼眼中却是那么刺眼,一点也不可爱了。

  师:可是月亮真的是无情的吗?你觉得苏轼埋怨月亮有理由吗?

  生:我觉得没理由,因为月有阴晴圆缺―――

  生:我觉得有理由,因为苏轼很寂寞,他思念弟弟又不能见到他,所以就怪起月亮来了,情有可原。―――(理解“宽慰”略)

  (创设这一情景,是为了让学生真正走入词人心灵,设身处地为他着想,深入体悟苏轼因思念而怅恨,但又从怅恨之中自我宽慰、自行解脱,从而张扬豁达大度、热爱人生的积极向上的思想。)

教学案例及反思 第11篇

  《示儿》教学案例及反思  

  创设情境,激发期待  

  开课前,低沉悲伤的乐曲已经在教室里响起,同时,投影出示了一幅图:夜晚,一间茅草屋内。昏黄暗淡的烛光下,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憔悴、神情忧伤的老人艰难地靠在床上。地上,跪着一位泪流满面的年轻人。     

  学生听得很认真,观察得很仔细,但脸上写满了疑问。  

  我问:“看了图,听了音乐,你们有什么要问老师吗?”  

  学生a:“课件的背景音乐听起来令人悲伤,画面中的两个人物,一个泪流满面跪在地上,一个奄奄一息地半在躺在床上,他们为什么如此悲伤?”  

  学生b:“画面中的两个人是谁?他们是什么关系?他们在说些什么?”  

  肯定了学生的质疑精神以后,我和着悲伤的乐曲用低沉的声音讲述了画面上的故事:  

  这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奄奄一息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地语气交代遗嘱。这位老人就是我国南宋著名爱国志士、大诗人陆游。(板书:陆游)他的遗嘱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示儿》。(板书:示儿)陆游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他临终那夜留给儿子的遗嘱到底是什么内容。同学们不妨猜一下,他或许会交代什么?(生:他可能会告诉儿子,自己快不行了,孩子一定要照顾好家人。他也可能会告诉儿子,要好好念书,将来要有出息。)打开书,让我们一起去了解陆游的遗嘱内容到底是什么吧。  

  反思:  

  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告诉我们,课堂气氛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要上好一堂课,开课的时候,教师首先要通过有效的调控方式,引导学生由某一特定的情景转移并沉浸在教材所规定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自然而然地体会文本所呈现的内容。教师是调节课堂气氛的主导,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和调节学生的情感,激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这样,教师、学生、文本三要素就会协调、融合。 

  在这个开课过程中,教师事先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利用多媒体课件的音乐、图片,诱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辅以生动的语言,动情地叙述故事。音乐、图片、教师讲的故事,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场”,引导学生沉浸在教材所规定的情感氛围中。学生眼前似乎浮现了陆游临终前交待遗嘱的那一幕,对《示儿》这首诗的内容也多了几分期待。  

  《示儿》教学案例及反思  

  利用期待,延伸阅读  

  《示儿》教学即将结束。  

  一学生好奇地问:“老师,我想知道南宋朝廷的军队最终有没有收复中原失地?陆游的心愿到底有没有实现?”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议论开了。他们有如此强烈的求知欲,正是我所期待的——让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阅读文本材料,学习效果肯定不错。  

  我顺势投影出示宋末林景熙的几句诗: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然后告诉孩子们,用心去读这几句诗,答案就在其中。  

  于是,学生为了寻求答案,都迫不及待地读起了补充内容。片刻后,他们纷纷举起手,兴奋地叫嚷着,看来发现不小。  

  生a:我认为国家是统一了,但不是陆游一生所期待那种统一。“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说明陆游的后世子孙不知道该怎样把“统一”的消息告诉他,他们肯定有难言的苦衷。  

  生b:我也认为国家最终统一了,但人民并没有欢呼雀跃,而是有一些悲伤。我们知道,借景抒情,“青山一发愁蒙蒙”,远望青山,而“愁蒙蒙”,可见作者心里很郁闷,很忧愁。  

  生c:我同意他们俩的观点。老师您看这句“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跟《示儿》的内容有着紧密联系,是作者读完陆游的作品后写的,也是对陆游期待的回答。  

  师:同学们体会得很好。陆游一生没有看到南宋军队统一全国,他的后世子孙是见到了国家的统一,但那是蒙古大军占领了中原大地、最终完成的统一。后世子孙该如何告诉他这样的统一呢? “家祭如何告乃翁?” 林景熙这句问得好呀!最终还是没有看到国家的统一,对陆游、林景熙以及南宋人民来说这是无法言表的悲事、憾事。  

  让我们带着深深的遗憾之情再一次朗读陆游的《示儿》。  

  反思:  

  有些课文,常常会涉及到许多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正是学生非常感兴趣、想要了解的知识,他们对这些问题怀有强烈的期待,并往往有自己猜测及答案。案例2中,学生对“陆游的心愿到底有没有实现”的产生了询问,教师在他们强烈的期待与多元的“猜测”中补充宋末林景熙的诗作,拓展阅读新的文本。这是一次重新理解《示儿》、走近陆游的机会,也是学生独立接触相关文本,提高阅读能力的机会。对学生的阅读期待,敏锐捕捉、巧妙引导,适时出示补充阅读材料,我们的课堂会萌生出更多难以预料的精彩瞬间。  

  《示儿》教学案例及反思  

  拓展练习,读写结合  

  这是一个读写练习,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想象的画面,改写古诗。  

  师:《示儿》全篇反映了一个“悲”字。你想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达这种情感?  

  生:环境。风雨交加的夜晚,给人沉闷压抑的感觉,能很好地烘托气氛。  

  生:蜡烛。烛光闪烁不定,忽明忽暗。有诗为证:蜡炬成灰泪始干,替人垂泪到天明。看到陆游为国家操劳到生命的尽头,还没见到国家的统一,蜡烛都流泪了。  

  师:我们常说“借景抒情”,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通过景物及环境的描写来表达某种情感,这种考虑很恰当。  

  生:人物。通过人物神态、外貌、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反映其内心无尽的愁绪。  

  师:(欣喜地)举例具体说说,好吗?  

  生:如家人与病卧在床的陆游的对话,可以写出陆游的为国家尚未统一而悲,家人为即将失去好父亲、好丈夫而悲。  

  师:说得好。如果大家把环境、人物、事件三者关系处理好,这篇小练笔一定会很精彩。动笔吧!  

  反思  

  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最主要的目的;读与写的结合,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最主要的手段。教学中开课的故事、图画内容以及文本本身都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必要而实用的素材。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奠定了相当的创作情绪,他们既被陆游的爱国情怀所感染,又为其壮志未酬而唏嘘不已。学生拥有了“写作素材”和“写作情绪”,教师又启发他们从故事发生的环境、人物情况、事件经过等方面着手思考、表达,从而把文本学习与小练笔有效结合,把“读”与“写”有效结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愤、悱”都具备以后,启发、鼓励学生一吐为快,是语文教学的新境界。 

教学案例及反思 第12篇

  《春晓》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选文。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古诗,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熟悉不过了。学生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耳熟能详,背得滚瓜烂熟了。在学习这一课时,我在教学模式上作了一些突破。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巧妙新颖的教学设计,创设一些具有竞争氛围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扮演主角,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课堂气氛,很好地培养学生自读古诗的能力。

  【教学案例】

  在上新课前,我宣布《春晓》这一课采用“自学加点拨”的学法,男女生分为两组进行自学对抗赛。要求学生在预习这首古诗时,不但要读熟,而且要请教老师或家长来弄懂诗的意思,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等上课时,老师会给大家一个惊喜。学生们听了都很好奇,纷纷猜测惊喜是什么,课后都准备得很积极。

  第二天上课时,我先进行了一个引言:“今天,我们要上一节特殊的语文课,男女生学习古诗对抗赛现在开始。”一语落地,学生群情激越,纷纷举手要上台讲解头一天布置的任务。每一学生完毕,我会进行一个小结,点出哪些知识是需要我们了解的,哪些是要我们识记的。学生们没有了平时上课时的平淡,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欣欣向荣的学习热情。最后,比赛结果是女生赢了。但男生也并不气馁,纷纷表示下次再努力,一定会赢的。

  课到这里,好象该结束了。“不是还有惊喜吗?”学生们可没忘提醒我。“是什么呢?惊喜是──要你们给《春晓》穿件新衣服,把这首诗编成一个故事。” “啊?古诗还能变成故事?”学生们可惊奇了。奇怪归奇怪,孩子们可都不甘示弱,纷纷准备起来。

  不一会儿,一个个动听的故事从孩子们的嘴里飞了出来。你听──

  “美丽的春天来了,天气暖洋洋的,睡着可舒服了!孟浩然一觉醒来,发现天早就亮了。他躺在床上,听见屋外到处都是悦耳动听的鸟叫声,唧唧喳喳的,真热闹!他连忙起床,走到窗口一看。呀!院子里的花儿怎么落了那么多?地上到处是鲜艳的花瓣。哦!大概是昨天晚上刮了很大的风,下了很大的雨吧!春天真美啊!”

  听着孩子们的故事,我心里不禁乐开了花!古诗的意思在孩子们编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全部掌握了。我还用得着逼着他们去枯燥地记古诗意思吗?

  最后,我们评选出了三名“编故事大王”给予了奖励。并且我和孩子们约好了,下次学古诗,我们再来比一比谁编的故事好。

  我用这样的一个设计成功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对古诗的阅读热情,课堂气氛达到了空前的热烈,课文的重点难点也都在不经意中迎刃而解。我教得舒心,学生学得开心!

  【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气氛始终非常活跃,由于学生对教材内容预习深入,教学设计新颖独特,因此教学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以往的教学相比,这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学习兴趣极强,对课文挖掘深度远远超过平时。

  这堂课上完后,在学生的交流中我听到这样的话:

  “语文课真好玩!”

  “这真是我上过得最有意思的一堂语文课了。”

  “我喜欢上语文课。”

  很久以来,我一直不明白,我们的语文为什么变得干枯无趣了?现在我明白了,事实上是我们教学的主导思想存在问题。当我们把提高学生兴趣放在提高学生成绩之前时,我们完全可以改变语文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只是这一点要得到广大学生、老师、家长的理解还不容易,毕竟还有很多人尤其是家长对“学习兴趣会使人最终取得成功”还缺少长远的眼光。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下去的勇气。

教学案例及反思 第13篇

  ……

  师: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从课题中你体会到作者对人生的态度是什么?

  生:珍惜。

  师:把你的体会送进去再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对人生的热爱。

  师:把自己的体会送进去再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还有什么体会?

  生:高尚的人生态度。

  师:那就是不低级不庸俗的人生态度。

  师:还有什么体会?

  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师:把自己的体会送进去再读课题。

  生:再次齐读课题。

  师: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怎样的人生态度是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生1:遇到困难和挫折不恢心,不悲伤、不叹气。

  生2:有理想,有追求。

  生3:敢于同命运抗争。

  师:那么,美国19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朗费罗,他认为怎样的人生态度才是值得我们礼赞的呢?我们一起到文中去看看吧。

  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师:喜欢第一节的同学一起读,其它同学看看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部分学生读第一节。

  师:在这一节中,作者让我们怎样做,这样的人生态度才是积极乐观的、值得人们礼赞的?

  生:不要做任命运驱使的牛羊。

  师:命运怎样驱使?

  生1:叫我们朝哪里,我们就往哪里。

  生2:叫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师:被人拿着鞭子驱赶的人就是?

  生(齐):牛羊。

  师:那我们要怎样做呢?

  生:在战斗中做一名闯将。

  师:战斗?战斗在哪里?

  生:战场上。

  师:什么地方的战场上?

  生:世界这个辽阔的战场上。

  师:作者把什么比作战场?

  生:世界。

  师:我们常说,让世界更加美好、和谐。这里,怎么说世界是战场呢?难道作者希望世界随时随地都战火纷纷、硝烟迷漫吗?

  生:不,虽然我们现在没有拿枪、没有拿炮,也看不到纷纷的战火,闻不到迷漫的硝烟,但到处都有激烈的竞争,这竞争就是战争。

  师:在这激烈的竞争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做一名闯将。

  师:否则?

  生:否则我们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

  师:我们不仅在要战场上做一名闯将,我们在哪里也应该做一名闯将?

  生:在人生的舞台上。

  师:在这里,作者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人生比作舞台。

  师:人生怎么会像舞台?

  生1:(说不好)

  生2:(理解有误)

  生3:人生的许多经历丰富多彩,就像一个绚丽的大舞台。

  (学生在这里卡住了。)

  师: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事,同时也要走过许多路。在这条漫漫的人生路上,我们会看到许多美丽的风景,也会经历许多感

  人的故事。因此,这路就像?

  生:舞台。

  师:而我们所看到的、所经历的,就像是正在上演的?

  生:精彩节目。

  师:作者告诉我们,在人生这个壮丽的舞台上,我们也应该做?

  生:一名闯将。

  师:怎样闯?

  生:不做任命运驱使的牛羊。

  生2:要敢于同命运抗争。

  生3:要努力,要奋斗。

  师:这样的人生态度才是值得?

  生:礼赞的。

  师:既然这样的人生态度才是值得我们礼赞的,那让我们振奋起来行动吧。

  生:齐读最后一节。

  ……

  反思:我一直在想,透过这首诗,如何来解读朗费罗的人生态度,如何理解他对人们的期望。直到教学这首诗时,我仍然感到迷惘。我想,编者把这篇文章安排在以“生命”为主题的这个主题单元里,应该还有编者的意图:是不是想让我们的孩子应该知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因着这样的理解,我在教学一文时,让孩子们理解小草的生命价值和意义——那就是不畏艰辛、奋然向上;在教学《琥珀》时,让孩子们理解生命价值的永恒。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着力引导孩子们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样的人生态度才值得人们带着崇高的敬意去赞美,借此让孩子们明白,这样的生命才有意义,才有价值。

教学案例及反思 第14篇

  课前分析:

  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内容,本案例是第二教时,教学目标是通过文本的诵读感悟,理解兵马俑众多的类型、鲜明的个性,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以及古代劳动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特别是农村孩子,对秦兵马俑的了解很是肤浅,有的甚至从未接触。因此,对文本的阅读与理解存在一定的障碍。但是,由于计算机的普通教育,学生们已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所以,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对学习本篇课文可行而必要。

  教学思路:

  首先播放秦兵马俑的视频录像,使学生初步感知兵马俑,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接着借助网络,让学生观察类型各异、惟妙惟肖的兵马俑图片,展开丰富的想像走近一个个兵马俑,聆听他们的声音,感受他们的思想,触摸他们鲜活而灵动的内心世界;最后,播放规模宏大的俑坑视频,诵读抒情的文本,展开网上对话交流,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网络多媒体教室、《秦兵马俑》专题学习网站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谈话激趣

  教师行为:

  1、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段秦兵马俑的视频请大家欣赏,思考:看了录像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播放录像。

  学生行为:

  1、观看视频录相。

  2、交流感受。

  小结:法国前总理希拉克看了兵马俑后,不由赞叹:“这是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迹”。许多来中国的旅客都说:“到中国不到西安,等于没有到中国;到西安不看兵马俑,等于没有到西安”。秦兵马俑之所以能得到这么高的赞誉,除了因为它的规模宏大外,还因为它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艺术价值,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兵马俑。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与神态,激发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 二]合作探究、学习文本

  (一)学习3-9自然段,感受兵马俑的类型

  教师行为: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3-9小节,思考:课文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在这些众多的兵马俑中,你对什么俑最感兴趣?

  (教师行间巡视,提醒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引导学生讨论:课文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按照学生的发言,依次点击网络课件出示“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的图片,让学生感知各种类型的兵马俑)

  3、这些兵马俑,每一件都惟妙惟肖,请“打开《秦兵马俑》专题学习网站”,进入“兵马俑的类型”学习版块,图文结合,观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兵马俑,思考:你对哪些兵马俑感兴趣,它们有些什么特点,由此你想到什么?

  (学生可自己单独思考,也可邻桌讨论,还可下位互相交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心情愉快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4、播放秦军勇猛的作战视频录相。

  学生行为:

  1、借助网络,图文结合,自主、合作学习各种类型的兵马俑。

  2、大组交流。

  ①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的特点;

  ② 学习文本的感受。

  (一、兵马俑高大威猛、英勇善战、类型众多、分工明细、训练有素,二、作战一定百战百胜、所向披靡。)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网络环境的教学优势,创设宽松民主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理解文本、获取知识、形成情感的同时,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

  (二)学习第10自然段,感受兵马俑的神态

  教师行为:

  1、一个个兵马俑是一件件的艺术珍品,走近他们,仿佛能听到他们的呼吸,感受到他们鲜活的思想。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十小节,思考:课文写了哪几种形态的兵马俑?

  2、组织学生进入“兵马俑神态”学习版块,观察神情各异的兵俑。

  3、引导学生依据文本句式进行补白:还有哪些神态的兵马俑。

  学生行为:

  1、朗读课文,感知神态各异的兵马俑。

  2、到“图片库”中找寻文本描写的四种神态图片,逐一交流。

  3、借助图片资料,仿照课文句式,补充“……”内容。

  4、学生配乐朗诵,美读课文。

  【设计意图:利用网络课件,让学生“走”近一个个兵马俑,认真观察他们的神态,展开丰富想像,触摸它们的呼吸,聆听它们的声音,感受它们的思想,努力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

  (三)学习11自然段,感受兵马俑的辉煌

  教师行为:

  1、播放兵马俑军阵排列录相;

  2、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录相,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行为:

  1、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体会。

  3、齐读课文:秦兵马俑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设计意图:视频欣赏与文本朗读结合,再次感悟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众多的类型以及个性鲜明的艺术特色。】

  [三]、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教师行为:

  1、老师带来了秦兵马俑的补充资料以及一些相关网站,请大家点击浏览。

  2、阅读完毕后,思考:你最想说的是什么?登录“在线交流平台”,将自己的话发表在论坛里。

  学生行为:

  1、浏览网站“知识拓展”学习版块。

  2、在线交流。

  3、学生办“兵马俑手抄报”或“兵马俑电子小报”

  【设计意图:发挥网络独具的互动功能,引导学生在线交流、尽情倾吐,在相互的交流、探究中,加深文本的理解。】

  二、教学反思

  1、网络环境有助于学生新知的学习。农村孩子知识面相对来说比较狭窄,对出土于西安临潼的兵马俑更是知之甚少,即使了解,也只是电视或读物中偶有耳闻,多半肤浅而零碎;而凭借网络,就会使遥不可及的兵马俑以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形象地展现于学生眼前,为文本的学习提供了条件与基础,对于阅读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网络环境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实践,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它通过丰富资源的提供、良好交互平台的搭建,学生在理解文、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学得主动、轻松、愉快,完全摒弃了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案例中对于秦兵马俑多种形态的自主点击欣赏,拓展延伸中的“补充资料、网站”“交流平台”的构建,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于文本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

  3、主题学习网站是开展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的极好方式。纷繁、浩瀚的网上资源对于小学生来说,毕竟难于甄别与取舍。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效率,教师课前将网上的相关资源进行搜集筛选整理,并制成基于课文的主题性学习网站,十分必要。如《秦兵马俑》一课的教学,主题性网站的建设,就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当然,网站的建设,要注意教学资源的丰富性、针对性、有效性,还要注意它的互动性,使其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只要这样,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实践就会彰显出灿烂的丰采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