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案设计内容页

《小珊迪》

2023-10-09 10:57:02教案设计访问手机版

《小珊迪》(收集14篇)

《小珊迪》 第1篇

  教学要求

  1.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加深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2.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1.教育学生学习小珊迪的美好品质,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

  2.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本课要让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

  2.学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书中要认识一个孩子,看看这是怎样的一个孩子,你将受到什么样的教育。

  二、读预习

  1.通过预习,你说说小珊迪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2.学习要求是什么?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1.学生自由读书,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标出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2.认读本课的生字词。

  纠缠、掏出、乞求、侍者、轧断、品质、饱受饥寒。

  3.带着思考·练习1阅读,练习给课文分段。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课文先讲小男孩要“我”买火柴,“我”没有零钱。小男孩去换零钱,却没有回来。即从开头到“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这部分内容讲的是白天发生的事情,讲了“我”对小男孩的初步认识。可作为文章的第一段。课文接着讲了小珊迪让弟弟找上门来送还应找还的零钱,“我”才知道他被马车撞伤了。小珊迪在临死前还牵挂着弟弟。即从“晚上,旅馆的侍者说……”到“他死了”。这部分讲的是晚上发生的事情。讲了“我”对小男孩的进一步认识。可以作为文章的第二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的是小珊迪的悲惨遭遇令人同情;珊迪美好的品质永远给人以教育。可以作为第三段。

  4.质疑。

  5.指名按分段情况读书。

  第二课时

  一、导语

  课文结尾说:“直到今天,谁读了这个故事不受感动呢?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你是否想过,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他有哪些美好的品质?为什么他的生活这么悲惨?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仔细阅读课文。

  二、学习第一段

  1.带着是一个什么样的小男孩在卖火柴的问题读第3自然段。

  (穿着单衣、瘦瘦的、赤着脚。)

  2.从这些描写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家境贫寒,忍受着饥饿寒冷的折磨。)

  3.指名读描写小男孩的句子。

  4.小珊迪是怎样要求“我”买他的火柴的?

  (请、请求、乞求)

  5.结合上下文理解“请求”、“乞求”。

  (请求——反复纠缠、宁愿降价、亏本也干。)

  (乞求——低声下气、让人可怜、跑腿换零钱也干。)

  6.分析: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结合当时的环境、小珊迪的外貌回答问题。饥饿、寒冷威胁着他,他还要照顾弟弟。有了这一个便士,他们可能活下来,没有这一个便士,他们可能就会冻死、饿死。)

  7.分析小珊迪换钱很久也不见他来,在作者心里产生的想法(“我”想可能上当了)及“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的问题。

  (1)因为很久了他还没回来,作者产生了“我想可能上当了”的想法是合乎情理的。

  (2)结合课后思考·练习的第3题,读句子回答问题。

  ①出示句子读。

  ②“断定”是什么意思?

  (“断定”就是下结论。)

  ③“那种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那种人指的是骗人的人,不守信用的人。)

  ④“我”怎样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根据他的面孔、神情是那样让人信任,他让人买火柴时的态度是那样的诚恳,来判定他不是那种不守信用的人。)

  8.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两层意思之间是什么关系?哪个词把两层意思连接起来了?

  (体会“可是”一词的作用。)

  9.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第二段

  1.带着问题读:谁来送钱?为什么来送钱。

  (读后概括出:珊迪受重伤,小利比来送钱。)

  2.展开想象。

  (l)小珊迪被马车撞倒后,车上的人是怎样表现的?

  (2)小珊迪是怎样找到那四个便士的?

  (3)小珊迪是怎样回到家的?(4)小珊迪是怎样让弟弟送还钱的?

  (通过同学的讨论达到既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富人的冷酷无情,又突出小珊迪美好品质的目的。)

  3.作者看望小珊迪时,他为什么难过?说了些什么?表明了什么?

  4.分析思考·练习第3题读句子,回答问题。

  ①出示句子,指名读。

  ②“目不转睛”是什么意思?

  ③珊迪为什么目不转睛地看着“我”?

  ④用比较的方法学习一组句子,再回答上述问题。

  我会照顾小利比。

  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

  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这三个句子中,第二句比第一句更具体,第三句比第二句更肯定。第三句话既回答了小珊迪“谁来照顾你呢?”的问题,又说明了照顾时间的长远,语气是那样的肯定,这对小珊迪是个极大的安慰。因此,珊迪目不转睛地看着“我”。)

  5.学习“他死了”一句。

  (l)指名读。

  (2)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仅仅三个字。它表现了作者对小珊迪的同情,在为他鸣不平;又表现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憎恨。)

  6.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四、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讨论。

  ①小珊迪是怎样的孩子?

  (小珊迪是个饱受饥寒十分不幸的孩子。)

  ②他有哪些好品质让人们感动呢?

  (诚实、善良的品质让人们感动。)

  2.用比较法体会句子。

  直到今天,谁读了这个故事都感动。

  直到今天,谁读了这个故事不受感动呢?

  (第二句表达了强烈的肯定语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小珊迪的赞扬。)

  五、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作者赞扬了什么?揭露了什么?

  2.看板书,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同学。

  第三课时

  1.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旅馆 纠缠 请求 照顾 感激 侍者

  断定 乞求 品质 感动 掏出 轧过

  饱受饥寒 目不转睛

  2.指导学生分析记忆字形。

  提示:

  “缠”字右边是“广”不要丢点。

  “侍”字的部首是“亻”旁。

  “质”字的部首是“贝”部。

  “侍”字的读音是shì,不读sì,部首是“亻”旁。

  3.比一比,组成词语。

  缠( )侍( )质( )

  ( ) ( ) ( )

  纠( )掏( )轧( )

  叫( )淘( )扎( )

  4.填空

  5.指导书写。

  (要求把字写工整、规范;注意间架结构。)

《小珊迪》 第2篇

  请双击页面,看看发生什么:-)               

  一、启读,未成曲调先有情  

  1.教师用缓慢而低沉的语调讲述《三次逃票》的故事。

  同学们,老师怀着沉重的心情,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德国,有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毕业以后,他去德国的大公司寻找工作。第一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二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三家公司还是拒绝了他。他一连找了20多家大公司,结果没有一家肯接收他。他想:凭自己的博士文凭和优异成绩,找一家公司应该没什么问题吧。但是,谁也没想到,他找的一家小公司还是拒绝了他。

  2.让学生猜想,为什么德国那么多家公司都会拒绝这位中国留学生(学生的猜想可能有:看不起中国人、专业不对口、留学生要价太高、公司已经人满为患、公司不景气等)。

  3.教师继续讲述《三次逃票》的故事。

  这位中国留学生愤怒了!他对那家小公司的老板说:“请您告诉我,你们为什么要拒绝我?”那位老板说:“对不起,先生。我们从网上找到了一份关于您的记录。记录显示,您在德国留学期间乘坐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中国留学生吃惊地说:“逃三次票算得了什么?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吗?”德国老板郑重地说:“是的!先生。我们知道您不缺文凭、不缺知识、不缺能力,但我们认为您缺了一样东西!正是您缺的这样东西,让我们德国人不敢聘用您。”

  4.让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有些什么想法。

  二、通读,潜心会文动真情

  1.教师:同学们,我们这位中国留学生缺文凭吗?缺知识吗?缺能力吗?那他到底缺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这里去寻找答案。

  2.学生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觉和心情的变化。

  3.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学生的朗读,特别注意下列语句的朗读指导:①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a、请注意冷的感觉。b、体会一下,那么冷的天,只穿了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说话能这样轻松、这样有力吗?c、人在发抖,嘴唇在发抖,声音也在发抖。要读出这样的感觉。)

  ②“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男孩乞求说,“我可以给您去换零钱。”(a、请注意饿的感觉。b、饿了还有力气吗?饿了还会大声说吗?c、他是怎么说的?是乞求说。怎样的请求叫乞求?可怜地请求、恳切地请求、苦苦地请求、像要饭一样地请求,这才叫乞求。要把这样的感受读出来。)

  ③可怜的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说:“先生,我换好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的。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a、请注意这是一个断了两条腿、快要死了的人说的话。b、请注意这是一个临死前还担心着弟弟、挂念着弟弟的人说的话。)

  4.渲染氛围。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怜的孩子死了!(全体女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敬的孩子死了!(全体男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善良的、诚实的、守信的孩子死了!(全体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三、参读,一字一句总关情

  1.教师充满悲痛、充满崇敬、充满怀念地诉说:死了。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他死了!除了他的弟弟小利比,除了故事中那个买火柴的我,谁也不知道死了,谁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死的。但是,故事中的那个我,却被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他永远忘不了那诚恳的面容,永远忘不了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永远忘不了那双充满乞求、充满善良、充满感激的眼睛。他想为画一张像。他想把的这张像永远放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天天看到他,天天想起他。他会画一张怎样的像呢?

  2.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完成课堂练笔一。

  请用课文中描写外貌的词句,写一段关于外貌的话。

  (的外貌拟写如下: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虽然被冻得发青,但他的面容是那样的诚恳,他的神情是那样的使人信任,他的眼中充满了乞求、充满了善良、充满了感激。)

  3.当堂交流学生的小练笔,教师作随机点评。

  4.教师深情地诉说:看来,的外貌已经深深地印入了我们每个同学的脑海。听着大家的发言,我们仿佛又一次看到了那诚恳的面容,又一次看到了那使人信任的神情。

  四、研读,设身处地悟深情

  1.教师充满深情又若有所思地诉说:为了找还那四个便士,找还那部分不该属于他自己的钱,被马车轧断双腿、不幸死去了。我在心里默默地想,如果不急着把四个便士还给人家,他就不会被马车撞倒,他就不会死去。我又想,难道真的不需要那些钱吗?

  2.学生默读思考,画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

  3.组织全班交流。

  ①从“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看出非常需要钱。

  ②从“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看出非常需要钱。

  ③从“为了使他不再纠缠,我打算买一盒”看出非常需要钱。

  ④从“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看出非常需要钱。

  ⑤从“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转身就跑了”看出非常需要钱。

  ⑥从“他俩是孤儿,父母早就死了”看出非常需要钱。

  ⑦从“可怜的躺在一张破床上”看出非常需要钱。

  ⑧从“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的”看出非常需要钱。

  ⑨从“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看出非常需要钱。

  4.教师动情地、肯定地诉说:是啊!正像大家刚才分析的一样,其实非常需要钱。他需要钱去购买衣服御寒,需要钱去购买面包充饥,需要钱去医治自己的双退,需要钱去照顾自己的弟弟。他还需要钱去上学,需要钱去游玩,需要钱去过一种幸福的生活。他真的太需要钱了!这样一个需要钱的孩子,当他被马车撞断双腿,当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找不到了、有七个便士也找不到了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学生完成课堂练笔二。

  一辆马车把撞倒,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有七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心里想:

  (学生练笔拟写如下:1.糟了!便士!便士!那些便士哪儿去了?我拿什么钱去还那位先生呐?2.我的腿不能动了。我怎么办呐!那位先生还等着我回去还他四个便士呢。3.我的腿断了。我会死吗?我要是死了,那位先生的钱怎么办呢?我可怜的弟弟怎么办呢?4.先生,您一定等急了吧。我真想马上把钱还给你的,可我被马车撞了,我不是故意的。5.人穷志不能穷。我虽然被马车撞了,可能会死去。但那位先生的钱我一定要还给他,我不能让他瞧不起我们穷人的孩子。)

  5.组织全班交流,教师作随机点评。

  五、精读,含英咀华品至情

  1.教师充满敬意地诉说: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可敬的孩子!即便是在自己遭遇车祸、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他首先想到的是要尽快把钱还给人家、是自己弟弟今后的生活。难怪故事中这位买火柴的先生做出这样的判断。

  投影呈现: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①指名诵读此句。

  ②把“诚恳”的意思、“信任”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③把“断定”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④把“他”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⑤把“不是那种人”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⑥你想突出哪种意思,你就怎么读。全班齐读。

  2.教师设疑:他不是那种人!请问,他不是哪种人?

  投影呈现: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____________人。

  3.指名回答,指名上台板书答案。

  (预想的答案如下:坑蒙拐骗、人穷志短、惟利是图、见钱眼开、见利忘义、贪图钱财、不讲信用……)

  4.教师以一种坚定地、一气呵成的语气诉说:说得多好啊!他很穷,他非常需要钱。但他绝不是那种坑蒙拐骗的人!绝不是那种人穷志短的人!绝不是那种惟利是图的人!绝不是那种见钱眼开的人!绝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绝不是那种贪图钱财的人!绝不是那种不讲信用的人!这样的孩子可爱吗?这样的孩子可敬吗?这样孩子我们会把他遗忘吗?不会!永远不会!(教师一边诉说,一边用粉笔在学生所写的答案上逐个打叉。)

  5.学生全体起立,怀着敬意再次动情地诵读此句。

  六、活读,妙笔且抒个中情

  1.教师:我们忘不了这位可爱又可敬的,我们也忘不了那位可怜又可悲的中国留学生。同学们,听了的故事,你一定有话想对那位中国留学生说,是吧?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学生完成练笔三。

  请给那位中国留学生写几句话,说说你的感受和想法。

  叔叔,您好!

  (学生练笔预想如下:1.您不缺文凭,不缺知识,不缺能力,但您缺的是诚实,缺的是守信。2.您真应该好好地读读的故事。您身上缺少的东西,恰恰是身上拥有的东西。3.您在哪儿跌倒,就应该在哪儿站起来。您在诚信这里跌倒,希望您在诚信这里站起来。4.做人要有骨气,做中国人更要有骨气。您失去了在德国公司的机会,可惜!您更失去了一个中国人在德国的骨气,可悲!5.痛定思痛,望您学一学诚实的品质、守信的道德,学一学人穷志不穷的骨气和精神,做一个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中国人。)

  3.组织全班交流。

  4.结课:同学们,让我们像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小珊迪》 第3篇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纠缠、乞求、饱受饥寒、品质”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百多年以前的英国,当时贫富悬殊,许多人缺衣少食,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不得不以乞讨和做小买卖、擦皮鞋为生。小珊迪就是这样一个孩子。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多音字:

  薄(薄本)(薄雾)

  轧(轧死)(轧钢)

  2、易错字:缠。

  形近字:气、乞

  3、查字典:

  纠缠,乞求、饱受饥寒、品质。

  四、指导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那些地方使你特别感动?

  2、学生默读课文,并画出答案。

  3、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答案。

  4、集体讨论。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主要内容是记叙一个卖火柴的小男孩——小珊迪,在给“我”找零钱时被马车撞伤,临死前还派弟弟给“我”送零钱,同时还惦记着弟弟没人照顾。)

  五、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结果。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小珊迪的故事我们读后深受感动,一个善良诚实的孩子就这样死去了。真让人难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

  二、学生默读,并思考

  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全班讨论发言。

  板书:

  爱丁堡: 早上:请求 纠缠

  晚上:撞到 受伤 目不转睛 感激

  四、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同学评价朗读情况。

  五、教师总结过渡:

  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很动人,哪一点使你特别感动呢?

  六、学生默读课文回答以上问题。

  分小组合作。

  七、全班讨论。边朗读边感悟,谈出特别感人的地方。

  八、提问:

  通过这个故事你觉得我们应该向小珊迪学习什么?(板书:诚实善良)

  九、出示幻灯片(课后思考练习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中带点词语,删去或保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十、作业:展开合理想象,把小珊迪去换零钱到惨死的这部分内容用自己的话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31、小珊迪

  爱丁堡:早上:请求纠缠

  晚上:撞到受伤目不转睛感激

  美好品质:善良诚实

《小珊迪》 第4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纠缠、乞求、饱受饥寒、品质”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31课《小珊迪》。

  (二)初读课文

  1.小珊迪是一个英国小孩的名字,他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资本主义国家里,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呢?

  小珊迪是一个_________。文章主要讲____________的事。

  2.学生自学课文完成以下作业。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不懂的查字典;

  (3)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音:轧(yà)

  (2)理解词义

  乞求一一求别人给予,本课有哀求的意思。

  纠缠——找麻烦。

  信任——信得过,把事情交给他很放心。

  目不转睛——指不转眼珠地看。

  (3)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按时间分第一段(1~10)白天发生的事

  第二段(11~16)晚上发生的事

  第三段(17)赞扬小珊迪

  按地点分第一段(1~10)旅馆门前

  第二段(11~13)旅馆里

  第三段(14~16)小珊迪家里

  第四段(17)赞扬小珊迪

  (4)再读课文,同桌讨论各段的段意

  第一段(1~10)“我”没有零钱买小珊迪的火柴,他去找零钱却没有回来。

  第二段(11~16)小珊迪的腿被马车轧断了,还派弟弟送回零钱,“我”去看望小珊迪,答应永远照顾他的弟弟。

  第三段(17)“我”对小珊迪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他美好品质的赞美。

  (三)布置作业

  “预习课后练习1、3”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

  1.自读第一段,思考: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珊迪是一个饱受饥寒的孩子?

  用“______”画出

  (2)小珊迪为什么非要“我”买他的火柴?

  明确:因为他饿极了。

  (3)他几次请求先生买火柴?说话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明确:四次;请求的一次比一次迫切,话语一次比一次可怜。

  3.指导用乞求的口气读小珊迪的四次对话。

  4.分角色读对话。

  5.小珊迪去换零钱,过了很久没回来,作者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是怎么想的?(齐读第10自然段)

  作者为什么先猜想“可能上当了”,后来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呢?

  明确:因为社会上有骗子,他怕上当,后来他想到小珊迪的精神和语言,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断定他不是骗子。

  6.那么,小珊迪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大家默读第二大段,从中概括出来。

  明确:诚实,善良

  7.哪些事表现了他的诚实和善良?

  明确:他为了找回零钱被马车撞伤了,还派弟弟送回零钱,多么诚实,他被马车撞断了两条腿,临死前还担心弟弟小利比无人照顾,是多么善良啊!

  8.作者是怎么知道小珊迪受伤的?

  明确:小珊迪的弟弟利比告诉他的。

  谁能根据利比的话来想像小珊迪受伤的情景?

  9.听了小利比的诉说,一种强烈的同情感在“我”心底升起,“我”让这个孩子吃了东西,然后和他一起去看珊迪。“我”在珊迪家里看到了什么?

  明确:珊迪家里只有一张床,一张破方桌,方桌上有一支小蜡烛,发出暗淡的光,珊迪躺在床上,脸色苍白。

  10.分角色读“我”和珊迪的对话,想想珊迪为什么目不转睛地看着“我”?

  明确:因为珊迪临死时,最担心弟弟无人照顾,听说作者会永远照顾弟弟,他非常感激,所以目不转睛的望着“我”。

  11.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多么动人啊!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请同学们将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三)朗读全文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小结,通过精读课文,我们已经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小珊迪在如此穷困的情况下,仍保持诚实善良的品质,是多么可贵啊!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 “小珊迪受伤回家后与弟弟的对话”。

  3.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弟弟哪些美好品质打动了你的心?

  (二)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各段写了什么内容?

  2.文章重点写什么?

  明确: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3.文章为什么还要写小珊迪饱受饥寒?

  明确:第一段写小珊迪饱受饥寒,更能衬托小珊迪诚实,善良品质的可贵。

  4.小结

  小珊迪是穷苦的孤儿,他饱受饥寒,是多么需要钱啊!但在他身受重伤,知道自己就要死去的时候,还想着让弟弟把零钱给人家送去,这是多么诚实的孩子啊!珊迪虽然年纪不大,生活又很困难,可他处处关心、照顾弟弟。临死前最挂念的是无人照顾弟弟;当先生答应照顾他弟弟的时候,他又是那么感激,他心灵是多么善良、多么美好!

  (三)指导复述

  1.同桌的互练,要求做到,主要情节不走样,次要情节可适当增减,要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故事,同时尽量用上文中的好词佳句;语句要通顺连贯。

  2.指名复述,按要求评议

  (四)总结

  从小珊迪身上,你想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写日记,与珊迪比童年。

  2.预习第32课《同一个名字》。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继续培养学生的分段能力:按时间分,按地点分。让学生明确分段方法是多种选择的。并指导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在精读课文时教师采取围绕重点进行阅读思考,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带着语气分角色读对话及复述故事等手段让学生在读中悟出小珊迪在如此穷困下还保持诚实善良的品质。

  探究活动

  课后把小珊迪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人听,并询问他们听后的感想和他们讨论。

《小珊迪》 第5篇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第一、二段,通过朗读、默读,引导学生感受小珊迪饱受饥寒的悲惨处境和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

  2.复习巩固重点词语,借助重点句进行句子训练:

  3.指导有感情朗读,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小珊迪的悲惨遭遇,感受他的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 

  教具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幻灯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字词,导入  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生字新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老师先检查字词,大家再读读记记课后第四题的词语。

  2.师主持检测; 

  ①听写:请示纠缠 乞求 断定 目不转睛 饱受饥寒

  ②让学生说出“饥”、“寒”各是什么意思,再说出“饱受饥寒”的意思。 

  3.师:“饱受饥寒”在文中哪句话出现?用横线划出来,轻声读几遍。(生划句、读句)

  二、研读句子,辐射全文。 

  小黑板出示;饱受饥寒的小珊迪那美好的晶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

  1.请全班齐读,并思考这句话含有哪三个意思?

  2.组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含有的三个意思,师用红笔划出:饱受饥寒、美好品质、打动人们的心。

  3.师:上节课,我们把课文分成三段,说说哪一段重点写小珊迪饱受饥寒,哪一段重点写小珊迪的美好晶质,哪一段写小珊迪的美好品质打动人们的心,指名回答。

  4.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二段,探讨两个问题:①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小珊迪饱受饥寒的?②小珊迪的哪些美好晶质打动人们的心? 

  三、学习第一段,体会小珊迪饱受饥寒。 

  1.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一段,读后用括号把描写小珊迪外貌的句子标出来。 

  2.学生自由读括号里的句子并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小珊迪的外貌?你读后心里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讨论,概括出:单衣、瘦脸、赤脚和“小珊迪冷极了,真可怜”。注意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如重音等技巧。

  3.师:这么一个可怜的孩子站在旅馆门前要“我”买他的火柴,他是怎么说的?请把他说的话找出来人轻声读一读。

  4.幻灯出示小珊迪请求人家买火柴的话,师范读,然后提问;你觉得小珊迪四次请求先生买火柴,说话的口气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5.指导学生用一次比一次迫切的语气读小珊迪与先生的四次对话,体会小珊迪“饿极了”的悲惨处境。边读边评议再读。

  6.练习分角色朗读。

  7.师:小珊迪去换零钱,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作者心里会怎么想呢?请全班齐读第十自然段。

  8.比较句子:

  ①我想可能上当了,(后来)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②我想可能上当了,但是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通过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用第二句,写出了作者是依据什么断定小珊迪不是那种人,写得很具体。

  四、学习第二段,感受小珊迪的美好品质。

  1.生默读第二段,思考:小珊迪换好零钱往回跑,发生了什么事?

  2.师:作者是从珊迪弟弟的嘴里知道这件事的,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小利比说的那段话。师先范读,然后学生讨论;小利比告诉作者的是一个不幸的消息,该怎么读?再训练学生朗读。

  3.师:小利比到旅馆找“我”,只是为了告诉“我”这个不幸的消息吗?他来干什么?谁叫他来?引导学生讨论,初步感受小珊迪诚实的品质。

  4.师:是呀,小珊迪太诚实了,作者很受感动,就跟着小利比一块儿去看望小珊迪。(出示教学插图)这幅图描绘了作者看望小珊迪的情景,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指名看图说话。 

  5.师:课文是怎样描写当时的情景呢?师指名读相应的文章段落。

  6.师:同学们觉得刚才读的这个片断,哪些词句最让人感动?(小珊迪临死前的话).

  7.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小珊迪临死前对作者说的话,体会小琚迪挂念弟弟没人照顾的难过心情,从而进一步感受小珊迪善良的晶质。

  8.师:小珊迪不但诚实,还这么善良,这使作者更感动了,他握住珊迪的手,答应永远照顾小利比。珊迪听了,脸上流露出怎样的表情呢?(全班齐读相应的句子)

  9.比较句子:

  ①珊迪听了,看着我。

  ②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比较,体会第二个句子不仅描写了小珊迪的表情,更重要的是写出了小珊迪对先生寄予无限的希望,心中对先生充满信任和感激,这更表现出了他的善良品质。

  五、总结谈话,回应目标。 

  1.师:这节课,同学们探讨了两个问题;一是课文怎样具体描写小珊迪饱受饥寒?二是他的哪些美好品质打动人们的心?通过学习,大家明白了吗?学生说一说,老师再总结。 

  2.课堂填空练习。

  ①我们从小珊迪的________和他____________感受到小珊迪饱受饥寒。

  ②小珊迪受了重伤,自己不能去还零钱,还______,临死前他想的不是自己,而是_______,他真是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3.师:小珊迪的悲惨遭遇令人同情,是什么原因导致小珊迪的遭遇如此悲惨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探讨。

  [教案述评]

  福建省华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陈瑞林

  李思蓉老师是福建省小学优秀青年教师,以上《小珊迪》第二课时教案是她1996年参加省优秀青年教师评选时的教案。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者从重点词句入手导入  新课,上课伊始就明确告诉学生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然后围绕教学目标 和按照前课时已分好的段落顺序组织教学,授课结束时又回应了教学目标 ,教学思路清晰,过渡自然。

  二、充分发挥朗读在情感型课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齐读、个别读、范读、默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珊迪饱受饥寒的悲惨处境和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紧扣课文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和语盲文字的训练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思考、圈圈划划、议论、比较,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填空练习等等,对学生加强了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语盲文字基本功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珊迪》 第6篇

  教学目标:

  1、 自学字词,理解“请求、乞求、纠缠、孤儿”等词语的意思。

  2、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我”内心的感受,读懂“我”态度变化的原因。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到珊迪的善良和诚实。

  4、 能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我”内心的感受,读懂“我”态度变化的原因。

  了解小珊迪的优秀品质,认识资本主义的罪恶。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齐读

  2、介绍时代背景:《小珊迪》一文原名《卖火柴的小男孩》,文章的主人公就是小珊迪。他是英国人,生活在100多年前的资本主义社会里,这篇课文讲述了小珊迪的悲惨遭遇。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填空: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小珊迪为了给“我”(        ),被一辆狂奔的马车(         )。临死之前,他让弟弟(       )把(      )带回给“我”,这种(      )的精神感动了“我”,最终我答应(     ),使小珊迪(       )地离去。

  2、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男孩?

  三、深入学习

  (一)了解珊迪的穷困、可怜。

  1、小珊迪为什么非要我买他的火柴?

  2、(小珊迪家穷,肚子饿,要养活弟弟……他饱受饥寒。)

  3、追问:文中哪些地方写小珊迪饱受饥寒?

  (1)小珊迪的外貌。(2)小珊迪冒着严寒上街卖火柴,他一再乞求先生卖他的火柴。

  追问:小珊迪先后几次请求先生卖他的火柴?(四次)

  请求、乞求何意?

  6、指导学生用一次又一次的迫切乞求的语气读小珊迪与先生的四次对话。

  7、小珊迪去换零钱,过了很久没有回来,作者开始是怎样想的,后来又是怎么想的?

  (1)追问:为什么作者改变想法,而且那么相信一个素不相识的人。?

  (2)老师引导学生再读小珊迪请求作者买火柴的话。

  (二)了解珊迪的善良、诚实,体会“我”态度变化的原因。

  1、后来小珊迪有没有把零钱还给那个先生?谁还的?

  2、小珊迪为什么派弟弟小利比去还钱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追问:小珊迪伤势怎样?

  3、小珊迪在伤势这么严重,生命十分危险的情况下,他想的是什么事呢?说明了什么呢?

  4、那位先生对小珊迪素不相识,为什么会握住小珊迪的手,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被珊迪美丽的心灵打动了。)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美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五、布置作业

  请你简要地把故事写下来,注意不要描写人物的对话。

  板书设计:

  可怜:又冷又饿  卖火柴   遭遇车祸

  27、小珊迪      诚实:生命垂危时不忘还钱让弟弟送来

  善良:深切关心弟弟的今后生活

  教学效果反馈:

  我以听记、阅读课文最后一节为突破口,即人物悲惨的命运为抓手,层层深入地探究造成人物悲惨命运的整个事件,以重要句段为教学重点,品词品句品段感受珊迪的善良、诚实,并为复述做准备。

  在感悟的同时应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概括,提高对小珊迪品质的认识。如讲读第一段,要指导学生弄懂为什么写小珊迪的外貌,为什么要多次写小珊迪乞求“我”买火柴;然后指导概括段意。讲读第二段时,当学生想象小珊迪受伤仍在忍痛寻找便士后,要引导学生回顾小利比给“我”找零钱的情节,并提示:这表明小珊迪的诚实;在想象小珊迪临死前念念不忘小利比的情景后提示:这表明小珊迪的善良。这样,人物形象才显得既饱满,又清晰。

《小珊迪》 第7篇

  时    间:

  教学目标:

  1、体会小珊迪额度不幸遭遇,感受他诚实、守信、善良的好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进行个性化阅读,培养阅读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读,未成曲调先有情

  1.教师用缓慢而低沉的语调讲述《三次逃票》的故事。

  同学们,老师怀着沉重的心情,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德国,有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毕业以后,他去德国的大公司寻找工作。第一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二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三家公司还是拒绝了他。他一连找了20多家大公司,结果没有一家肯接收他。他想:凭自己的博士文凭和优异成绩,找一家公司应该没什么问题吧。但是,谁也没想到,他找的一家小公司还是拒绝了他。

  2.让学生猜想,为什么德国那么多家公司都会拒绝这位中国留学生(学生的猜想可能有:看不起中国人、专业不对口、留学生要价太高、公司已经人满为患、公司不景气等)。

  二、通读,潜心会文动真情

  1.教师:同学们,我们这位中国留学生缺文凭吗?缺知识吗?缺能力吗?那他到底缺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小珊迪》这里去寻找答案。

  2.学生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觉和心情的变化。

  3.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学生的朗读,特别注意下列语句的朗读指导:①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a、请注意冷的感觉。b、体会一下,那么冷的天,小珊迪只穿了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说话能这样轻松、这样有力吗?c、人在发抖,嘴唇在发抖,声音也在发抖。要读出这样的感觉。)

  三、参读,一字一句总关情

  1.教师充满悲痛、充满崇敬、充满怀念地诉说:小珊迪死了。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他死了!除了他的弟弟小利比,除了故事中那个买火柴的我,谁也不知道小珊迪死了,谁也不知道小珊迪是因为什么死的。但是,故事中的那个我,却被小珊迪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他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诚恳的面容,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双充满乞求、充满善良、充满感激的眼睛。他想为小珊迪画一张像。他想把小珊迪的这张像永远放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天天看到他,天天想起他。他会画一张怎样的像呢?

  2.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完成课堂练笔一。

  请用课文中描写小珊迪外貌的词句,写一段关于小珊迪外貌的话。

  (小珊迪的外貌拟写如下:小珊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虽然被冻得发青,但他的面容是那样的诚恳,他的神情是那样的使人信任,他的眼中充满了乞求、充满了善良、充满了感激。)

  3.当堂交流学生的小练笔,教师作随机点评。

  4.教师深情地诉说:看来,小珊迪的外貌已经深深地印入了我们每个同学的脑海。听着大家的发言,我们仿佛又一次看到了小珊迪那诚恳的面容,又一次看到了小珊迪那使人信任的神情。

  第二课时

  一、研读,设身处地悟深情

  1.教师充满深情又若有所思地诉说:为了找还那四个便士,找还那部分不该属于他自己的钱,小珊迪被马车轧断双腿、不幸死去了。我在心里默默地想,如果小珊迪不急着把四个便士还给人家,他就不会被马车撞倒,他就不会死去。我又想,小珊迪难道真的不需要那些钱吗?

  2.学生默读思考,画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

  3.组织全班交流。

  ①从“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②从“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4.教师动情地、肯定地诉说:是啊!正像大家刚才分析的一样,其实小珊迪非常需要钱。他需要钱去购买衣服御寒,需要钱去购买面包充饥,需要钱去医治自己的双退,需要钱去照顾自己的弟弟。他还需要钱去上学,需要钱去游玩,需要钱去过一种幸福的生活。他真的太需要钱了!这样一个需要钱的孩子,当他被马车撞断双腿,当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找不到了、有七个便士也找不到了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学生完成课堂练笔二。

  一辆马车把小珊迪撞倒,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有七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小珊迪心里想:

  (学生练笔拟写如下:1.糟了!便士!便士!那些便士哪儿去了?我拿什么钱去还那位先生呐?2.我的腿不能动了。我怎么办呐!那位先生还等着我回去还他四个便士呢。3.我的腿断了。我会死吗?我要是死了,那位先生的钱怎么办呢?我可怜的弟弟怎么办呢?4.先生,您一定等急了吧。我真想马上把钱还给你的,可我被马车撞了,我不是故意的。5.人穷志不能穷。我虽然被马车撞了,可能会死去。但那位先生的钱我一定要还给他,我不能让他瞧不起我们穷人的孩子。)

  5.组织全班交流,教师作随机点评。

  投影呈现: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____________人。

  二、活读,妙笔且抒个中情

  1.教师:我们忘不了这位可爱又可敬的小珊迪,我们也忘不了那位可怜又可悲的中国留学生。同学们,听了小珊迪的故事,你一定有话想对那位中国留学生说,是吧?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学生完成练笔三。

  请给那位中国留学生写几句话,说说你的感受和想法。

  叔叔,您好!

  (学生练笔预想如下:1.您不缺文凭,不缺知识,不缺能力,但您缺的是诚实,缺的是守信。2.您真应该好好地读读《小珊迪》的故事。您身上缺少的东西,恰恰是小珊迪身上拥有的东西。3.您在哪儿跌倒,就应该在哪儿站起来。您在诚信这里跌倒,希望您在诚信这里站起来。4.做人要有骨气,做中国人更要有骨气。您失去了在德国公司的机会,可惜!您更失去了一个中国人在德国的骨气,可悲!5.痛定思痛,望您学一学小珊迪诚实的品质、守信的道德,学一学小珊迪人穷志不穷的骨气和精神,做一个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中国人。)

  3.组织全班交流。

  4.结课: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小珊迪》 第8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纠缠、乞求、饱受饥寒、品质”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31课。

  (二)初读课文

  1.是一个英国小孩的名字,他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资本主义国家里,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呢?

  是一个_________。文章主要讲____________的事。

  2.学生自学课文完成以下作业 。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不懂的查字典;

  (3)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音:轧(yà)

  (2)理解词义

  乞求一一求别人给予,本课有哀求的意思。

  纠缠——找麻烦。

  信任——信得过,把事情交给他很放心。

  目不转睛——指不转眼珠地看。

  (3)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按时间分第一段(1~10)白天发生的事

  第二段(11~16)晚上发生的事

  第三段(17)赞扬

  按地点分第一段(1~10)旅馆门前

  第二段(11~13)旅馆里

  第三段(14~16)家里

  第四段(17)赞扬

  (4)再读课文,同桌讨论各段的段意

  第一段(1~10)“我”没有零钱买的火柴,他去找零钱却没有回来。

  第二段(11~16)的腿被马车轧断了,还派弟弟送回零钱,“我”去看望,答应永远照顾他的弟弟。

  第三段(17)“我”对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他美好品质的赞美。

  (三)布置作业 

  “预习课后练习1、3”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

  1.自读第一段,思考: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一个饱受饥寒的孩子?

  用“______”画出

  (2)为什么非要“我”买他的火柴?

  明确:因为他饿极了。

  (3)他几次请求先生买火柴?说话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明确:四次;请求的一次比一次迫切,话语一次比一次可怜。

  3.指导用乞求的口气读的四次对话。

  4.分角色读对话。

  5.去换零钱,过了很久没回来,作者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是怎么想的?(齐读第10自然段)

  作者为什么先猜想“可能上当了”,后来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呢?

  明确:因为社会上有骗子,他怕上当,后来他想到的精神和语言,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断定他不是骗子。

  6.那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大家默读第二大段,从中概括出来。

  明确:诚实,善良

  7.哪些事表现了他的诚实和善良?

  明确:他为了找回零钱被马车撞伤了,还派弟弟送回零钱,多么诚实,他被马车撞断了两条腿,临死前还担心弟弟小利比无人照顾,是多么善良啊!

  8.作者是怎么知道受伤的?

  明确:的弟弟利比告诉他的。

  谁能根据利比的话来想像受伤的情景?

  9.听了小利比的诉说,一种强烈的同情感在“我”心底升起,“我”让这个孩子吃了东西,然后和他一起去看珊迪。“我”在珊迪家里看到了什么?

  明确:珊迪家里只有一张床,一张破方桌,方桌上有一支小蜡烛,发出暗淡的光,珊迪躺在床上,脸色苍白。

  10.分角色读“我”和珊迪的对话,想想珊迪为什么目不转睛地看着“我”?

  明确:因为珊迪临死时,最担心弟弟无人照顾,听说作者会永远照顾弟弟,他非常感激,所以目不转睛的望着“我”。

  11.的美好品质多么动人啊!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请同学们将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三)朗读全文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小结,通过精读课文,我们已经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在如此穷困的情况下,仍保持诚实善良的品质,是多么可贵啊!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 “受伤回家后与弟弟的对话”。

  3.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弟弟哪些美好品质打动了你的心?

  (二)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各段写了什么内容?

  2.文章重点写什么?

  明确:诚实,善良的品质。

  3.文章为什么还要写饱受饥寒?

  明确:第一段写饱受饥寒,更能衬托诚实,善良品质的可贵。

  4.小结

  是穷苦的孤儿,他饱受饥寒,是多么需要钱啊!但在他身受重伤,知道自己就要死去的时候,还想着让弟弟把零钱给人家送去,这是多么诚实的孩子啊!珊迪虽然年纪不大,生活又很困难,可他处处关心、照顾弟弟。临死前最挂念的是无人照顾弟弟;当先生答应照顾他弟弟的时候,他又是那么感激,他心灵是多么善良、多么美好!

  (三)指导复述

  1.同桌的互练,要求做到,主要情节不走样,次要情节可适当增减,要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故事,同时尽量用上文中的好词佳句;语句要通顺连贯。

  2.指名复述,按要求评议

  (四)总结

  从身上,你想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写日记,与珊迪比童年。

  2.预习第32课《同一个名字》。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继续培养学生的分段能力:按时间分,按地点分。让学生明确分段方法是多种选择的。并指导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在精读课文时教师采取围绕重点进行阅读思考,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带着语气分角色读对话及复述故事等手段让学生在读中悟出在如此穷困下还保持诚实善良的品质。

  探究活动

  课后把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人听,并询问他们听后的感想和他们讨论。

《小珊迪》 第9篇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纠缠、乞求、饱受饥寒、品质”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

  一百多年以前的英国,当时贫富悬殊,许多人缺衣少食,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不得不以乞讨和做小买卖、擦皮鞋为生。小珊迪就是这样一个孩子。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多音字:

  薄(薄本)(薄雾)

  轧(轧死)(轧钢)

  2、易错字:缠。

  形近字:气、乞

  3、查字典:

  纠缠,乞求、饱受饥寒、品质。

  四、指导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那些地方使你特别感动?

  2、学生默读课文,并画出答案。

  3、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答案。

  4、集体讨论。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主要内容是记叙一个卖火柴的小男孩——小珊迪,在给“我”找零钱时被马车撞伤,临死前还派弟弟给“我”送零钱,同时还惦记着弟弟没人照顾。)

  五、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结果。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 :

  一、谈话激趣

  小珊迪的故事我们读后深受感动,一个善良诚实的孩子就这样死去了。真让人难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

  二、学生默读,并思考

  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全班讨论发言。

  板书:

  爱丁堡: 早上:请求 纠缠

  晚上:撞到 受伤 目不转睛 感激

  四、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同学评价朗读情况。

  五、教师总结过渡:

  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很动人,哪一点使你特别感动呢?

  六、学生默读课文回答以上问题。

  分小组合作。

  七、全班讨论。边朗读边感悟,谈出特别感人的地方。

  八、提问:

  通过这个故事你觉得我们应该向小珊迪学习什么?(板书:诚实善良)

  九、出示幻灯片(课后思考练习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中带点词语,删去或保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十、作业 :展开合理想象,把小珊迪去换零钱到惨死的这部分内容用自己的话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

  31、小珊迪

  爱丁堡:早上:请求纠缠

  晚上:撞到受伤目不转睛感激

  美好品质:善良诚实

《小珊迪》 第10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纠缠、乞求、饱受饥寒、品质”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31课。

  (二)初读课文

  1.是一个英国小孩的名字,他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资本主义国家里,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呢?

  是一个_________。文章主要讲____________的事。

  2.学生自学课文完成以下作业 。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不懂的查字典;

  (3)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音:轧(yà)

  (2)理解词义

  乞求一一求别人给予,本课有哀求的意思。

  纠缠——找麻烦。

  信任——信得过,把事情交给他很放心。

  目不转睛——指不转眼珠地看。

  (3)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按时间分第一段(1~10)白天发生的事

  第二段(11~16)晚上发生的事

  第三段(17)赞扬

  按地点分第一段(1~10)旅馆门前

  第二段(11~13)旅馆里

  第三段(14~16)家里

  第四段(17)赞扬

  (4)再读课文,同桌讨论各段的段意

  第一段(1~10)“我”没有零钱买的火柴,他去找零钱却没有回来。

  第二段(11~16)的腿被马车轧断了,还派弟弟送回零钱,“我”去看望,答应永远照顾他的弟弟。

  第三段(17)“我”对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他美好品质的赞美。

  (三)布置作业 

  “预翱魏罅废?、3”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

  (-)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

  1.自读第一段,思考: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一个饱受饥寒的孩子?

  用“______”画出

  (2)为什么非要“我”买他的火柴?

  明确:因为他饿极了。

  (3)他几次请求先生买火柴?说话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明确:四次;请求的一次比一次迫切,话语一次比一次可怜。

  3.指导用乞求的口气读的四次对话。

  4.分角色读对话。

  5.去换零钱,过了很久没回来,作者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是怎么想的?(齐读第10自然段)

  作者为什么先猜想“可能上当了”,后来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呢?

  明确:因为社会上有骗子,他怕上当,后来他想到的精神和语言,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断定他不是骗子。

  6.那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大家默读第二大段,从中概括出来。

  明确:诚实,善良

  7.哪些事表现了他的诚实和善良?

  明确:他为了找回零钱被马车撞伤了,还派弟弟送回零钱,多么诚实,他被马车撞断了两条腿,临死前还担心弟弟小利比无人照顾,是多么善良啊!

  8.作者是怎么知道受伤的?

  明确:的弟弟利比告诉他的。

  谁能根据利比的话来想像受伤的情景?

  9.听了小利比的诉说,一种强烈的同情感在“我”心底升起,“我”让这个孩子吃了东西,然后和他一起去看珊迪。“我”在珊迪家里看到了什么?

  明确:珊迪家里只有一张床,一张破方桌,方桌上有一支小蜡烛,发出暗淡的光,珊迪躺在床上,脸色苍白。

  10.分角色读“我”和珊迪的对话,想想珊迪为什么目不转睛地看着“我”?

  明确:因为珊迪临死时,最担心弟弟无人照顾,听说作者会永远照顾弟弟,他非常感激,所以目不转睛的望着“我”。

  11.的美好品质多么动人啊!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请同学们将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三)朗读全文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小结,通过精读课文,我们已经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在如此穷困的情况下,仍保持诚实善良的品质,是多么可贵啊!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步骤 :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 “受伤回家后与弟弟的对话”。

  3.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弟弟哪些美好品质打动了你的心?

  (二)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各段写了什么内容?

  2.文章重点写什么?

  明确:诚实,善良的品质。

  3.文章为什么还要写饱受饥寒?

  明确:第一段写饱受饥寒,更能衬托诚实,善良品质的可贵。

  4.小结

  是穷苦的孤儿,他饱受饥寒,是多么需要钱啊!但在他身受重伤,知道自己就要死去的时候,还想着让弟弟把零钱给人家送去,这是多么诚实的孩子啊!珊迪虽然年纪不大,生活又很困难,可他处处关心、照顾弟弟。临死前最挂念的是无人照顾弟弟;当先生答应照顾他弟弟的时候,他又是那么感激,他心灵是多么善良、多么美好!

  (三)指导复述

  1.同桌的互练,要求做到,主要情节不走样,次要情节可适当增减,要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故事,同时尽量用上文中的好词佳句;语句要通顺连贯。

  2.指名复述,按要求评议

  (四)总结

  从身上,你想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写日记,与珊迪比童年。

  2.预习第32课《同一个名字》。

  (六)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继续培养学生的分段能力:按时间分,按地点分。让学生明确分段方法是多种选择的。并指导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在精读课文时教师采取围绕重点进行阅读思考,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带着语气分角色读对话及复述故事等手段让学生在读中悟出在如此穷困下还保持诚实善良的品质。

  探究活动

  课后把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人听,并询问他们听后的感想和他们讨论。

《小珊迪》 第11篇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正确读写“纠缠、乞求、饱受饥寒、品质”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

  一百多年以前的英国,当时贫富悬殊,许多人缺衣少食,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不得不以乞讨和做小买卖、擦皮鞋为生。小珊迪就是这样一个孩子。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多音字:

  薄(薄本)(薄雾)

  轧(轧死)(轧钢)

  2、易错字:缠。

  形近字:气、乞

  3、查字典:

  纠缠,乞求、饱受饥寒、品质。

  四、指导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那些地方使你特别感动?

  2、学生默读课文,并画出答案。

  3、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答案。

  4、集体讨论。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主要内容是记叙一个卖火柴的小男孩——小珊迪,在给“我”找零钱时被马车撞伤,临死前还派弟弟给“我”送零钱,同时还惦记着弟弟没人照顾。)

  五、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结果。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 :

  一、谈话激趣

  小珊迪的故事我们读后深受感动,一个善良诚实的孩子就这样死去了。真让人难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

  二、学生默读,并思考

  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全班讨论发言。

  板书:

  爱丁堡: 早上:请求 纠缠

  晚上:撞到 受伤 目不转睛 感激

  四、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同学评价朗读情况。

  五、教师总结过渡:

  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很动人,哪一点使你特别感动呢?

  六、学生默读课文回答以上问题。

  分小组合作。

  七、全班讨论。边朗读边感悟,谈出特别感人的地方。

  八、提问:

  通过这个故事你觉得我们应该向小珊迪学习什么?(板书:诚实善良)

  九、出示幻灯片(课后思考练习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中带点词语,删去或保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十、作业 :展开合理想象,把小珊迪去换零钱到惨死的这部分内容用自己的话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

  爱丁堡:    早上:请求  纠缠

  晚上:撞到   受伤    目不转睛    感激

  美好品质:善良  诚实

《小珊迪》 第12篇

  一、启读,未成曲调先有情  

  1.教师用缓慢而低沉的语调讲述《三次逃票》的故事。

  同学们,老师怀着沉重的心情,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德国,有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毕业以后,他去德国的大公司寻找工作。第一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二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三家公司还是拒绝了他。他一连找了20多家大公司,结果没有一家肯接收他。他想:凭自己的博士文凭和优异成绩,找一家公司应该没什么问题吧。但是,谁也没想到,他找的一家小公司还是拒绝了他。

  2.让学生猜想,为什么德国那么多家公司都会拒绝这位中国留学生(学生的猜想可能有:看不起中国人、专业不对口、留学生要价太高、公司已经人满为患、公司不景气等)。

  3.教师继续讲述《三次逃票》的故事。

  这位中国留学生愤怒了!他对那家小公司的老板说:“请您告诉我,你们为什么要拒绝我?”那位老板说:“对不起,先生。我们从网上找到了一份关于您的记录。记录显示,您在德国留学期间乘坐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中国留学生吃惊地说:“逃三次票算得了什么?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吗?”德国老板郑重地说:“是的!先生。我们知道您不缺文凭、不缺知识、不缺能力,但我们认为您缺了一样东西!正是您缺的这样东西,让我们德国人不敢聘用您。”

  4.让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有些什么想法。

  二、通读,潜心会文动真情

  1.教师:同学们,我们这位中国留学生缺文凭吗?缺知识吗?缺能力吗?那他到底缺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这里去寻找答案。

  2.学生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觉和心情的变化。

  3.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学生的朗读,特别注意下列语句的朗读指导:①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a、请注意冷的感觉。b、体会一下,那么冷的天,只穿了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说话能这样轻松、这样有力吗?c、人在发抖,嘴唇在发抖,声音也在发抖。要读出这样的感觉。)

  ②“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男孩乞求说,“我可以给您去换零钱。”(a、请注意饿的感觉。b、饿了还有力气吗?饿了还会大声说吗?c、他是怎么说的?是乞求说。怎样的请求叫乞求?可怜地请求、恳切地请求、苦苦地请求、像要饭一样地请求,这才叫乞求。要把这样的感受读出来。)

  ③可怜的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说:“先生,我换好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的。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a、请注意这是一个断了两条腿、快要死了的人说的话。b、请注意这是一个临死前还担心着弟弟、挂念着弟弟的人说的话。)

  4.渲染氛围。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怜的孩子死了!(全体女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敬的孩子死了!(全体男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善良的、诚实的、守信的孩子死了!(全体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三、参读,一字一句总关情

  1.教师充满悲痛、充满崇敬、充满怀念地诉说:死了。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他死了!除了他的弟弟小利比,除了故事中那个买火柴的我,谁也不知道死了,谁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死的。但是,故事中的那个我,却被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他永远忘不了那诚恳的面容,永远忘不了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永远忘不了那双充满乞求、充满善良、充满感激的眼睛。他想为画一张像。他想把的这张像永远放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天天看到他,天天想起他。他会画一张怎样的像呢?

  2.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完成课堂练笔一。

  请用课文中描写外貌的词句,写一段关于外貌的话。

  (的外貌拟写如下: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虽然被冻得发青,但他的面容是那样的诚恳,他的神情是那样的使人信任,他的眼中充满了乞求、充满了善良、充满了感激。)

  3.当堂交流学生的小练笔,教师作随机点评。

  4.教师深情地诉说:看来,的外貌已经深深地印入了我们每个同学的脑海。听着大家的发言,我们仿佛又一次看到了那诚恳的面容,又一次看到了那使人信任的神情。

  四、研读,设身处地悟深情

  1.教师充满深情又若有所思地诉说:为了找还那四个便士,找还那部分不该属于他自己的钱,被马车轧断双腿、不幸死去了。我在心里默默地想,如果不急着把四个便士还给人家,他就不会被马车撞倒,他就不会死去。我又想,难道真的不需要那些钱吗?

  2.学生默读思考,画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

  3.组织全班交流。

  ①从“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看出非常需要钱。

  ②从“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看出非常需要钱。

  ③从“为了使他不再纠缠,我打算买一盒”看出非常需要钱。

  ④从“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看出非常需要钱。

  ⑤从“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转身就跑了”看出非常需要钱。

  ⑥从“他俩是孤儿,父母早就死了”看出非常需要钱。

  ⑦从“可怜的躺在一张破床上”看出非常需要钱。

  ⑧从“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的”看出非常需要钱。

  ⑨从“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看出非常需要钱。

  4.教师动情地、肯定地诉说:是啊!正像大家刚才分析的一样,其实非常需要钱。他需要钱去购买衣服御寒,需要钱去购买面包充饥,需要钱去医治自己的双退,需要钱去照顾自己的弟弟。他还需要钱去上学,需要钱去游玩,需要钱去过一种幸福的生活。他真的太需要钱了!这样一个需要钱的孩子,当他被马车撞断双腿,当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找不到了、有七个便士也找不到了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学生完成课堂练笔二。

  一辆马车把撞倒,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有七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心里想:

  (学生练笔拟写如下:1.糟了!便士!便士!那些便士哪儿去了?我拿什么钱去还那位先生呐?2.我的腿不能动了。我怎么办呐!那位先生还等着我回去还他四个便士呢。3.我的腿断了。我会死吗?我要是死了,那位先生的钱怎么办呢?我可怜的弟弟怎么办呢?4.先生,您一定等急了吧。我真想马上把钱还给你的,可我被马车撞了,我不是故意的。5.人穷志不能穷。我虽然被马车撞了,可能会死去。但那位先生的钱我一定要还给他,我不能让他瞧不起我们穷人的孩子。)

  5.组织全班交流,教师作随机点评。

  五、精读,含英咀华品至情

  1.教师充满敬意地诉说: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可敬的孩子!即便是在自己遭遇车祸、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他首先想到的是要尽快把钱还给人家、是自己弟弟今后的生活。难怪故事中这位买火柴的先生做出这样的判断。

  投影呈现: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①指名诵读此句。

  ②把“诚恳”的意思、“信任”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③把“断定”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④把“他”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⑤把“不是那种人”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⑥你想突出哪种意思,你就怎么读。全班齐读。

  2.教师设疑:他不是那种人!请问,他不是哪种人?

  投影呈现: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____________人。

  3.指名回答,指名上台板书答案。

  (预想的答案如下:坑蒙拐骗、人穷志短、惟利是图、见钱眼开、见利忘义、贪图钱财、不讲信用……)

  4.教师以一种坚定地、一气呵成的语气诉说:说得多好啊!他很穷,他非常需要钱。但他绝不是那种坑蒙拐骗的人!绝不是那种人穷志短的人!绝不是那种惟利是图的人!绝不是那种见钱眼开的人!绝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绝不是那种贪图钱财的人!绝不是那种不讲信用的人!这样的孩子可爱吗?这样的孩子可敬吗?这样孩子我们会把他遗忘吗?不会!永远不会!(教师一边诉说,一边用粉笔在学生所写的答案上逐个打叉。)

  5.学生全体起立,怀着敬意再次动情地诵读此句。

  六、活读,妙笔且抒个中情

  1.教师:我们忘不了这位可爱又可敬的,我们也忘不了那位可怜又可悲的中国留学生。同学们,听了的故事,你一定有话想对那位中国留学生说,是吧?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学生完成练笔三。

  请给那位中国留学生写几句话,说说你的感受和想法。

  叔叔,您好!

  (学生练笔预想如下:1.您不缺文凭,不缺知识,不缺能力,但您缺的是诚实,缺的是守信。2.您真应该好好地读读的故事。您身上缺少的东西,恰恰是身上拥有的东西。3.您在哪儿跌倒,就应该在哪儿站起来。您在诚信这里跌倒,希望您在诚信这里站起来。4.做人要有骨气,做中国人更要有骨气。您失去了在德国公司的机会,可惜!您更失去了一个中国人在德国的骨气,可悲!5.痛定思痛,望您学一学诚实的品质、守信的道德,学一学人穷志不穷的骨气和精神,做一个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中国人。)

  3.组织全班交流。

  4.结课:同学们,让我们像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小珊迪》 第13篇

  教学要求

  1.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加深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2.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1.教育学生学习小珊迪的美好品质,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

  2.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本课要让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

  2.学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书中要认识一个孩子,看看这是怎样的一个孩子,你将受到什么样的教育。

  二、读预习

  1.通过预习,你说说小珊迪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2.学习要求是什么?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1.学生自由读书,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标出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2.认读本课的生字词。

  纠缠、掏出、乞求、侍者、轧断、品质、饱受饥寒。

  3.带着思考·练习1阅读,练习给课文分段。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课文先讲小男孩要“我”买火柴,“我”没有零钱。小男孩去换零钱,却没有回来。即从开头到“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这部分内容讲的是白天发生的事情,讲了“我”对小男孩的初步认识。可作为文章的第一段。课文接着讲了小珊迪让弟弟找上门来送还应找还的零钱,“我”才知道他被马车撞伤了。小珊迪在临死前还牵挂着弟弟。即从“晚上,旅馆的侍者说……”到“他死了”。这部分讲的是晚上发生的事情。讲了“我”对小男孩的进一步认识。可以作为文章的第二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的是小珊迪的悲惨遭遇令人同情;珊迪美好的品质永远给人以教育。可以作为第三段。

  4.质疑。

  5.指名按分段情况读书。

  第二课时

  

  一、导语 

  课文结尾说:“直到今天,谁读了这个故事不受感动呢?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你是否想过,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他有哪些美好的品质?为什么他的生活这么悲惨?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仔细阅读课文。

  二、学习第一段

  1.带着是一个什么样的小男孩在卖火柴的问题读第3自然段。

  (穿着单衣、瘦瘦的、赤着脚。)

  2.从这些描写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家境贫寒,忍受着饥饿寒冷的折磨。)

  3.指名读描写小男孩的句子。

  4.小珊迪是怎样要求“我”买他的火柴的?

  (请、请求、乞求)

  5.结合上下文理解“请求”、“乞求”。

  (请求——反复纠缠、宁愿降价、亏本也干。)

  (乞求——低声下气、让人可怜、跑腿换零钱也干。)

  6.分析: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结合当时的环境、小珊迪的外貌回答问题。饥饿、寒冷威胁着他,他还要照顾弟弟。有了这一个便士,他们可能活下来,没有这一个便士,他们可能就会冻死、饿死。)

  7.分析小珊迪换钱很久也不见他来,在作者心里产生的想法(“我”想可能上当了)及“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的问题。

  (1)因为很久了他还没回来,作者产生了“我想可能上当了”的想法是合乎情理的。

  (2)结合课后思考·练习的第3题,读句子回答问题。

  ①出示句子读。

  ②“断定”是什么意思?

  (“断定”就是下结论。)

  ③“那种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那种人指的是骗人的人,不守信用的人。)

  ④“我”怎样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根据他的面孔、神情是那样让人信任,他让人买火柴时的态度是那样的诚恳,来判定他不是那种不守信用的人。)

  8.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两层意思之间是什么关系?哪个词把两层意思连接起来了?

  (体会“可是”一词的作用。)

  9.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第二段

  1.带着问题读:谁来送钱?为什么来送钱。

  (读后概括出:珊迪受重伤,小利比来送钱。)

  2.展开想象。

  (l)小珊迪被马车撞倒后,车上的人是怎样表现的?

  (2)小珊迪是怎样找到那四个便士的?

  (3)小珊迪是怎样回到家的?

  (4)小珊迪是怎样让弟弟送还钱的?

  (通过同学的讨论达到既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富人的冷酷无情,又突出小珊迪美好品质的目的。)

  3.作者看望小珊迪时,他为什么难过?说了些什么?表明了什么?

  4.分析思考·练习第3题读句子,回答问题。

  ①出示句子,指名读。

  ②“目不转睛”是什么意思?

  ③珊迪为什么目不转睛地看着“我”?

  ④用比较的方法学习一组句子,再回答上述问题。

  我会照顾小利比。

  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

  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这三个句子中,第二句比第一句更具体,第三句比第二句更肯定。第三句话既回答了小珊迪“谁来照顾你呢?”的问题,又说明了照顾时间的长远,语气是那样的肯定,这对小珊迪是个极大的安慰。因此,珊迪目不转睛地看着“我”。)

  5.学习“他死了”一句。

  (l)指名读。

  (2)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仅仅三个字。它表现了作者对小珊迪的同情,在为他鸣不平;又表现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憎恨。)

  6.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四、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讨论。

  ①小珊迪是怎样的孩子?

  (小珊迪是个饱受饥寒十分不幸的孩子。)

  ②他有哪些好品质让人们感动呢?

  (诚实、善良的品质让人们感动。)

  2.用比较法体会句子。

  直到今天,谁读了这个故事都感动。

  直到今天,谁读了这个故事不受感动呢?

  (第二句表达了强烈的肯定语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小珊迪的赞扬。)

  五、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作者赞扬了什么?揭露了什么?

  2.看板书,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同学。

  第三课时

  1.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旅馆 纠缠 请求 照顾 感激 侍者

  断定 乞求 品质 感动 掏出 轧过

  饱受饥寒 目不转睛

  2.指导学生分析记忆字形。

  提示:

  “缠”字右边是“广”不要丢点。

  “侍”字的部首是“亻”旁。

  “质”字的部首是“贝”部。

  “侍”字的读音是shì,不读sì,部首是“亻”旁。

  3.比一比,组成词语。

  缠( )侍( )质( )

  ( ) ( ) ( )

  纠( )掏( )轧( )

  叫( )淘( )扎( )

  4.填空

  5.指导书写。

  (要求把字写工整、规范;注意间架结构。)

《小珊迪》 第14篇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纠缠、乞求、饱受饥寒、品质”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

  一百多年以前的英国,当时贫富悬殊,许多人缺衣少食,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不得不以乞讨和做小买卖、擦皮鞋为生。小珊迪就是这样一个孩子。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多音字:

  薄(薄本)(薄雾)

  轧(轧死)(轧钢)

  2、易错字:缠。

  形近字:气、乞

  3、查字典:

  纠缠,乞求、饱受饥寒、品质。

  四、指导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那些地方使你特别感动?

  2、学生默读课文,并画出答案。

  3、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答案。

  4、集体讨论。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主要内容是记叙一个卖火柴的小男孩——小珊迪,在给“我”找零钱时被马车撞伤,临死前还派弟弟给“我”送零钱,同时还惦记着弟弟没人照顾。)

  五、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结果。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 :

  一、谈话激趣

  小珊迪的故事我们读后深受感动,一个善良诚实的孩子就这样死去了。真让人难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

  二、学生默读,并思考

  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全班讨论发言。

  板书:

  爱丁堡: 早上:请求 纠缠

  晚上:撞到 受伤 目不转睛 感激

  四、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同学评价朗读情况。

  五、教师总结过渡:

  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很动人,哪一点使你特别感动呢?

  六、学生默读课文回答以上问题。

  分小组合作。

  七、全班讨论。边朗读边感悟,谈出特别感人的地方。

  八、提问:

  通过这个故事你觉得我们应该向小珊迪学习什么?(板书:诚实善良)

  九、出示幻灯片(课后思考练习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中带点词语,删去或保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十、作业 :展开合理想象,把小珊迪去换零钱到惨死的这部分内容用自己的话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

  31、小珊迪

  爱丁堡:早上:请求纠缠

  晚上:撞到受伤目不转睛感激

  美好品质:善良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