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网教案设计内容页

《童趣》说课

2023-09-07 06:30:01教案设计访问手机版

《童趣》说课(汇编12篇)

《童趣》说课 第1篇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有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其中以人为本,按照学的规律教,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等,是语文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理念,从这一点出发,我设计了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第五课《童趣》的教学方案。在设计这一课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设计导语时,我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话题谈起,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童年趣事,并结合自己的知识阅历,联想名人的童年趣事,从而自然地导入课题。

  2、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www.fanwenwang.net)中,我先让学生感知课文、积累知识,然后让学生品读课文、探究学习并进一步延伸扩展,最后谈阅读收获。

  3、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在感知和积累阶段,我让学生自己尝试诵读、翻译;在品读赏析阶段,我让学生自主感受精彩语句赏析;在探究学习阶段,我又让学生自主选题、合作研究;在总结收获阶段,我又让学生针对文章写作方面的特点自由发表见解,所有这些,都着眼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4、从终身学习的观念出发,加强学法指导,为学生以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于是,在感知积累阶段,我注意指导学生诵读文言文的方法,引导他们学会积累;在总结收获阶段,我又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进一步把握课文,强调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运用,做到读写结合。

  5、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在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注意吸取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精华,既重视培养学生能力,又决不忽视基础知识教学。在这一堂课中,我用了近一半的时间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文言文字、词、句的知识和文化常识,并在延伸拓展中介绍了周作人的一篇散文,通过这些方式,来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积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6、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综合体现。在设计中,既有知识的积累,又有能力的训练;既给予学生思考的过程,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既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又注重对学生价值取向的引导,在最后的结语中,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将这种情感目标直接展示给了学生。

  总之,我认为这个教案,在过程设计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既秉承了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华,又积极渗透现代语文教学的理念,其指导思想与新课改的目标完全相吻合,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课改教案。当然其中还存在着不少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童趣》说课 第2篇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有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其中以人为本,按照学的规律教,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等,是语文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理念,从这一点出发,我设计了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第五课《童趣》的教学方案。在设计这一课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设计导语时,我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话题谈起,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童年趣事,并结合自己的知识阅历,联想名人的童年趣事,从而自然地导入课题。

  2、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www.fanwenwang.net)中,我先让学生感知课文、积累知识,然后让学生品读课文、探究学习并进一步延伸扩展,最后谈阅读收获。

  3、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在感知和积累阶段,我让学生自己尝试诵读、翻译;在品读赏析阶段,我让学生自主感受精彩语句赏析;在探究学习阶段,我又让学生自主选题、合作研究;在总结收获阶段,我又让学生针对文章写作方面的特点自由发表见解,所有这些,都着眼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4、从终身学习的观念出发,加强学法指导,为学生以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于是,在感知积累阶段,我注意指导学生诵读文言文的方法,引导他们学会积累;在总结收获阶段,我又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进一步把握课文,强调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运用,做到读写结合。

  5、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在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注意吸取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精华,既重视培养学生能力,又决不忽视基础知识教学。在这一堂课中,我用了近一半的时间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文言文字、词、句的知识和文化常识,并在延伸拓展中介绍了周作人的一篇散文,通过这些方式,来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积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6、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综合体现。在设计中,既有知识的积累,又有能力的训练;既给予学生思考的过程,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既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又注重对学生价值取向的引导,在最后的结语中,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将这种情感目标直接展示给了学生。

  总之,我认为这个教案,在过程设计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既秉承了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华,又积极渗透现代语文教学的理念,其指导思想与新课改的目标完全相吻合,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课改教案。当然其中还存在着不少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童趣》说课 第3篇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有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其中以人为本,按照学的规律教,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等,是语文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理念,从这一点出发,我设计了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第五课《童趣》的教学方案。在设计这一课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设计导语 时,我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话题谈起,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童年趣事,并结合自己的知识阅历,联想名人的童年趣事,从而自然地导入  课题。

  2、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 中,我先让学生感知课文、积累知识,然后让学生品读课文、探究学习并进一步延伸扩展,最后谈阅读收获。

  3、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在感知和积累阶段,我让学生自己尝试诵读、翻译;在品读赏析阶段,我让学生自主感受精彩语句赏析;在探究学习阶段,我又让学生自主选题、合作研究;在总结收获阶段,我又让学生针对文章写作方面的特点自由发表见解,所有这些,都着眼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4、从终身学习的观念出发,加强学法指导,为学生以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于是,在感知积累阶段,我注意指导学生诵读文言文的方法,引导他们学会积累;在总结收获阶段,我又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进一步把握课文,强调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运用,做到读写结合。

  5、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在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注意吸取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精华,既重视培养学生能力,又决不忽视基础知识教学。在这一堂课中,我用了近一半的时间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文言文字、词、句的知识和文化常识,并在延伸拓展中介绍了周作人的一篇散文,通过这些方式,来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积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6、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综合体现。在设计中,既有知识的积累,又有能力的训练;既给予学生思考的过程,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既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又注重对学生价值取向的引导,在最后的结语中,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将这种情感目标直接展示给了学生。

  总之,我认为这个教案,在过程设计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既秉承了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华,又积极渗透现代语文教学的理念,其指导思想与新课改的目标完全相吻合,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课改教案。当然其中还存在着不少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童趣》说课 第4篇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有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其中以人为本,按照学的规律教,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等,是语文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理念,从这一点出发,我设计了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第五课《童趣》的教学方案。在设计这一课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设计导语 时,我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话题谈起,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童年趣事,并结合自己的知识阅历,联想名人的童年趣事,从而自然地导入  课题。

  2、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 中,我先让学生感知课文、积累知识,然后让学生品读课文、探究学习并进一步延伸扩展,最后谈阅读收获。

  3、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在感知和积累阶段,我让学生自己尝试诵读、翻译;在品读赏析阶段,我让学生自主感受精彩语句赏析;在探究学习阶段,我又让学生自主选题、合作研究;在总结收获阶段,我又让学生针对文章写作方面的特点自由发表见解,所有这些,都着眼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4、从终身学习的观念出发,加强学法指导,为学生以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于是,在感知积累阶段,我注意指导学生诵读文言文的方法,引导他们学会积累;在总结收获阶段,我又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进一步把握课文,强调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运用,做到读写结合。

  5、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在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注意吸取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精华,既重视培养学生能力,又决不忽视基础知识教学。在这一堂课中,我用了近一半的时间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文言文字、词、句的知识和文化常识,并在延伸拓展中介绍了周作人的一篇散文,通过这些方式,来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积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6、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综合体现。在设计中,既有知识的积累,又有能力的训练;既给予学生思考的过程,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既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又注重对学生价值取向的引导,在最后的结语中,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将这种情感目标直接展示给了学生。

  总之,我认为这个教案,在过程设计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既秉承了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华,又积极渗透现代语文教学的理念,其指导思想与新课改的目标完全相吻合,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课改教案。当然其中还存在着不少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童趣》说课 第5篇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童趣》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这是一篇充满奇思妙想、极富情趣的散文,作者生动地描述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表达作者童年生活的无限乐趣。

  本文是七年级新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文章充满童真童趣,是一篇很能让学生感受到亲切,引起学生的同感,诱发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散文。如果教学成功,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此抓住文眼“趣”字设计成“趣读课”,分为三大板块:译读激趣——析读品趣——想象创趣,以一个“趣”字为线条统领全文。

  因此,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本教材特点并依据本年级学生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疏通文义。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培养其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让学生发现生活的乐趣。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童真童趣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二、说教法

  1、点拨法。

  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文中充满着天真烂漫的气息,吸引学生阅读的目光。学生结合注释,基本能够理解课文。所以在教学时,采用以学生自学、探究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教法,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2、 朗读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即学生自由读、声情并茂的诵读、配乐诵读等方法,培养学生语感,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咀嚼回味课文的深层内涵。

  三、说学法

  1、自主讨论法。

  新课标提出课堂教学要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设计的学法为自学讨论法。以朗读为突破口,步骤如下:

  一读:学生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译: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义,做好批注。

  三议:小组交流自己的收获,讨论有疑问的地方。讨论后没有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四想:边读课文,边想作者写的趣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所理解的趣事。

  这样在读、译、议、想、说的过程中,运用“读前想后,读后想前,边读边想”的方法,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创造性思维,还有利于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通过《童年》自然引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布置任务,明确方向。

  心里研究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的关键,开头明确任务,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所以我设置了以下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结合课下注释,积累字词,疏通文义。

  3、品味趣事,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自主学习,译读激趣。

  学生诵读课文,并结合课下注释,积累字词,疏通文意。通过小组和师生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四)理解课文,析读品趣

  1、课文写了哪些趣事,你是如何理解的?

  2、本文在写法上最值得你借鉴的地方是哪里?

  (五)拓展延伸,想象创趣。

  1、你的童年生活里有哪些趣事,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2、现实生活中如何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六)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作者身处尘世,却超然物外的恬淡,理解了童心的纯真,童趣的美好。同学们,让我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永远保持一颗童心,用心去观察生活,享受生活的乐趣。永葆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即时春天远去,我们眼里也到处生机盎然、春暖花开的春天!

  五、最后几点说明:

  1、板书设计:

  童趣

  沈复

  观蚊成鹤

  物外之趣 神游山林 观察细致,想象奇特

  鞭打蛤蟆

  2、 时间分配: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1分钟)

  (二)布置任务,明确方向(2分钟)

  (三)疏通文义,了解内容(15分钟)

  (四)扣住“趣”字,品味童真(15分钟)

  (五)拓展延伸(5分钟)

  (六)课堂小结(2分钟)

《童趣》说课 第6篇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童趣》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这是一篇充满奇思妙想、极富情趣的散文,作者生动地描述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表达作者童年生活的无限乐趣。

  本文是七年级新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文章充满童真童趣,是一篇很能让学生感受到亲切,引起学生的同感,诱发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散文。如果教学成功,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此抓住文眼“趣”字设计成“趣读课”,分为三大板块:译读激趣——析读品趣——想象创趣,以一个“趣”字为线条统领全文。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有朗读训练、积累词语等基础知识方面的落实,也有结合学生体验和经历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正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体现,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本教材特点并依据本年级学生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2、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疏通文义。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培养其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让学生发现生活的乐趣。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童真童趣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二、说教法

  1、点拨法。

  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文中充满着天真烂漫的气息,吸引学生阅读的目光。学生结合注释,基本能够理解课文。所以在教学时,采用以学生自学、探究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教法,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2、 朗读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即学生自由读、声情并茂的诵读、配乐诵读等方法,培养学生语感,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咀嚼回味课文的深层内涵。

  三、说学法

  1、自主讨论法。

  新课标提出课堂教学要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设计的学法为自学讨论法。以朗读为突破口,步骤如下:

  一读:学生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译: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义,做好批注。

  三议:小组交流自己的收获,讨论有疑问的地方。讨论后没有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四想:边读课文,边想作者写的趣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所理解的趣事。

  这样在读、译、议、想、说的过程中,运用“读前想后,读后想前,边读边想”的方法,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创造性思维,还有利于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通过《童年》自然引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布置任务,明确方向。

  心里研究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的关键,开头明确任务,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所以我设置了以下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结合课下注释,积累字词,疏通文义。

  3、品味趣事,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自主学习,译读激趣。

  学生诵读课文,并结合课下注释,积累字词,疏通文意。通过小组和师生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四)理解课文,析读品趣

  1、课文写了哪些趣事,你是如何理解的?

  2、本文在写法上最值得你借鉴的地方是哪里?

  (五)拓展延伸,想象创趣。

  1、你的童年生活里有哪些趣事,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2、现实生活中如何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六)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作者身处尘世,却超然物外的恬淡,理解了童心的纯真,童趣的美好。同学们,让我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永远保持一颗童心,用心去观察生活,享受生活的乐趣。永葆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即时春天远去,我们眼里也到处生机盎然、春暖花开的春天!

  五、最后几点说明:

  1、板书设计:

  童趣

  沈复

  观蚊成鹤

  物外之趣 神游山林 观察细致,想象奇特

  鞭打蛤蟆

  2、 时间分配: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1分钟)

  (二)布置任务,明确方向(2分钟)

  (三)疏通文义,了解内容(15分钟)

  (四)扣住“趣”字,品味童真(15分钟)

  (五)拓展延伸(5分钟)

  (六)课堂小结(2分钟)

《童趣》说课 第7篇

  师:有许多专家和老师在这里听课,同学们多少有些紧张吧。为了放松一下大家的心情,先请同学们看一样东西。(屏幕显示图片)

  师:这是什么?

  生:一块石头。

  师:对!一块石头,不过,这可不是一块普通的鹅卵石,它是一件收藏品。你们再仔细看看,它跟一般的鹅卵石有什么不同?

  生:石头上有彩色的图形。

  师:这彩色的图形象什么?

  生:像金鱼。

  师:你们真会观察。它的确像两条金鱼。艺术家给它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金鱼戏水。你们看,一块看似普通的石头,经过仔细观察,经过丰富的想象,就会发现它的审美价值。这说明,观察和想像是很重要的。它能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能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情趣。尤其是天真活泼的儿童,更能从丰富的想像中获得无穷无尽的乐趣。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充满想像力的文章----《童趣》。(屏幕显示标题)

  师:这是一篇文言文。可能同学们会在语言上感到有些困难。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诵读,这个问题是不难解决的。同学们在预习时已读过多篇,我想了解一下朗读的情况。先请大家齐读,注意读时要字正腔圆。所谓“字正”,就是字音准确;所谓“腔圆”,就是上发音饱满。(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流畅。朗读还要注意抑扬顿挫。先听老师读第1段。(教师范读)你们认为应怎样读才会有抑扬顿挫的效果?

  生1:要注意停顿。

  生2:要分出轻重。

  生3:还要读出感情。

  师:说得很好,要注意停顿、轻重,谁愿意试试,读给大家听?(3个学生分读2--4段)

  师:情感式朗读,是朗读的最高境界。要把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讲出来。就本文而言,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

  生1:从题目《童趣》可以看出,应该读出愉悦的情感。

  生2:我同意,还可从文中“怡然称快”、“怡然自得”中看出这一点。

  生3:第1段,还可以是自豪的感情。

  师:体会得很准确,下面,我想请一位感情丰富、声音甜美的同学为我们朗读这一篇文章。(一女生朗读全文,教师播放古筝曲《平湖秋月》)

  师:她读得太好了!使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我想大家也一定有同样的感受。同学们刚刚接触文言文,请你们把它和现代文比较一下,看看二者最明显的区别是什么?

  生:文言文十分简洁。

  生:我提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把丑陋而又令人厌恶的蚊子,比作美丽的白鹤?

  师:你觉得比作什么好?

  生:麻雀呀,燕子呀什么的。

  师:好,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值得探究。

  生1:我来回答,还是比作鹤好,因为鹤和蚊子的脚都比较长,在外形上比麻雀、燕子都更相似一些。

  生2:我不同意,麻雀、燕子体形小些,更接近蚊子。

  师:我们不仅要从外表上考虑,还要从想像的目的考虑。

  生:鹤比麻雀、燕子漂亮些。

  师:所以才会更具情趣,才“怡然称快”。

  生:鹤比麻雀、燕子飞得高。

  师:所以才会有“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生随师齐念)比作鹤,不仅外形上相似,而且更富有审美情趣。

  生1:我提一个问题:人是强大的,癞蛤蟆是弱小的,为什么当癞蛤蟆出现时“我”会“呀然惊恐”?

  生2:因为他看得太出神了。

  生3:是的,我看书看入神了,你轻轻拍我一下,我也会吓一跳。

  师:书上怎么说的?

  生:“余年幼,方出神,呀然惊恐。”

  师:文言文要反复诵读。下面请女生齐读第1段,男生思考:哪一个词语最能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女生齐读)

  生1:是“忆”字,因全文都是作者回忆的。

  生2:是“察”字,所有的“物外之趣”都得仔细观察。

  生3:是“物外之趣”,全篇都是写“物外之趣”。

  师:大家从不同角度思考,找到了不同词语。不过我们从题目《童趣》来看,文章主要还是写“趣”,写由观察“藐小微物”来表现“物外之趣”?(男生齐读)

  生:是从蚊子飞舞中找乐趣。

  师:对,是戏蚊之趣。把蚊子当做伙伴,做了两个游戏。书上怎么说的?

  生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生2:还有“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

  师:立得好。女生表现毫不逊色。下面,大家自由朗读3、4段,考虑一下,这两段主要写什么地方的乐趣。(全班自由朗读)

  生1:写的是“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

  生2:主要是“草丛”。

  师:对,是“丛草之趣”,那又从“丛草”中找到了哪些乐趣呢?

  生1:“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凹者为丘,凹者为壑。”

  生2:补充一下,还有“见二虫斗草间”。

  师:大家读得非常细致,真叫人高兴!不过,有件事我不明白:作者为什么会有“物外之趣”?

  生1:因为他视力好,能“明察秋毫”、“张目对日”。

  生2:因为他善于观察。

  生3:因为他对事物充满好奇心。

  师:仅仅如此吗?

  生8:还有,他富有想象力!

  师:谁整理一下刚才的发言?

  生:仔细观察,加上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师:太精妙!(师一边参与讨论,一边在屏幕上显示板书)

  师:同学们刚刚度过自己的美妙的童年,或许也有这、过这样的物外之趣,讲一讲,让我们分享你的快乐!

  生1:小时候,我们小伙伴分成两组,玩打仗的游戏。

  师:你充当什么角色?

  生1:司令。

  师:感觉怎么样?

  生1:神气、满足、自豪,还有好玩。

  生2:我小时候,在家里,拿着话筒,当歌星。

  生3:我最喜欢过家家,把沙土当做米,水当做油,野草当做菜,做饭吃。

  师:通过你们的讲述,我也分享了你们的快乐。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想像可以使我们发现美,并从中得到快乐。其实,想像不但可以发现美,还可以创造美。你们看见过树根吗?(生回答看见过)树根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正是这不同的形状,给人们提供了想像的空间,而艺术家便借助想像把它雕成一件件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这就是根雕。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件作品。这些作品都是想像的结晶,也可以使人们产生丰富的联想。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给每幅作品取一个好听的名字,看谁取的名字最美(屏幕依次显示《快乐的小山羊》、《父与子》、《比翼鸟》、《老寿星》、《弯弓射大雕》等根雕的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取名、评议)

  师:看来,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我们有一双慧眼,并张开想像的翅膀,就能发现美、创造美。我们的生活就会因此而增添美色。今天,我们生活在美好的新时代,让美永远和我们相伴,让快乐永远和我们同行!

  简评:----湖北荆州市区教研室/冯大海

  曹老师执教的《童趣》获“荆州市第13届课堂教学艺术研讨会”优质课竞赛的一等奖。其成功之处,主要有二点:

  一是教师深得本文题旨,善于营造“乐学”的氛围。纵观全课教学,一个“趣”字贯穿始终,学生置身于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之中,创造的潜能得到了激发,于是放言无忌,妙语连珠(可惜“实录”未能将这种妙趣横生的场面充分描摹出来,笔者以及当时观摩的老师可是为学生的表现而笑得前俯后仰的),倘若教者将文本大卸几块,细丝解剖,处处串讲,必然兴味索然,趣味尽失,哪里还有什么“童趣”可言!

  二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角色定位适当,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戏蚊之趣”和“丛草之趣”这一教学中心环节里,教师将发问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只是起引导、指点、促进的作用。对学生不同的见解,只要言之成理,教师就予以肯定,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成果,从而避免了文章的一元解读。

  于是,我们看到,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在这节课得以实现,知识与技能得到了落实(主要表现为语言的习得,如正确地朗读、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等);过程与方法受以重视(主要表现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如品味“戏蚊之趣”和“丛草之趣”等环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受到了熏陶(分享了作者的“物外之趣”,感受到了作者爱护动物、热爱生命的善良品格)。

《童趣》说课 第8篇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⑴ 藐小(    )  ⑵ 鹤唳(    )  ⑶ 怡然(    )

  ⑷ 土砾(    )  ⑸ 丘壑(    )  ⑹ 庞然(    )

  ⑺ 童稚(    )  ⑻ 凹凸(    )(    )

  ⑼ 癞蛤蟆(    )(    )(    )

  2、为下列加粗词的词义选择正确答案。

  ⑴ 作青云白鹤观(    )

  a、作为    b、当作    c、造成    d、制造

  ⑵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

  a、观察    b、明白    c、考察    d、苛求

  ⑶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

  a、完成设计  b、成全 打算  c、现成 横行  d、成为 比作

  ⑷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

  a、明亮    b、光明    c、眼力    d、透明

  ⑸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a、僵硬    b、强硬    c、强大    d、超强

  ⑹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

  a、机关    b、神气    c、精神    d、神灵

  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

  a、白色    b、单纯    c、原有    d、向来

  ⑻ 故时有物外之趣(    )

  a、特意    b、故意    c、原因    d、因此 

  3、“为”字通常有下列几种意思,请给句中的“为”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做  b、当作  c、认为  d、因为  e、被  f、是

  ⑴ 项为之强(    )

  ⑵ 以丛草为林(    )

  ⑶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⑷ 凹者为壑(    )

  4、“其”字通常有下列几种意思,请给句中的“其”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第三人称代词  b、自己的  c、这、那  d、连词

  ⑴ 神游其中(    )

  ⑵ 常蹲其身(    )

  ⑶ 使其冲烟飞鸣(    )

  ⑷ 必细察其纹理(    )

  5、解释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

  ⑴ 拔山倒树而来(    )

  ⑵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6、写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观之正浓  b、驱之别院  c、故时有物外之趣  d、项为之强 

  7、先解释加粗字的意思,然后翻译句子。

  ⑴ 盖一癞蛤蟆也。

  解释:_________________

  翻译:_________________

  ⑵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解释:_________________

  翻译: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 miǎo  ⑵ lì  ⑶ yí  ⑷ lì  ⑸ hè  ⑹ páng

  ⑺ zhì  ⑻ āo tū  ⑼ lài há ma

  2、⑴ b  ⑵ a  ⑶ d  ⑷ c

  ⑸ a  ⑹ c  ⑺ a  ⑻ d

  3、⑴ d  ⑵ b  ⑶ e  ⑷ b  

  4、⑴ c  ⑵ b  ⑶ a  ⑷ a  

  5、⑴ 连词,表修饰  ⑵ 连词,表承接

  6、a、d(均代“情景”)

  7、⑴ 句首发语词,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⑵ 均为动词,意思分别为“鞭打”,“赶”(我)心神安定下来,赶忙捉住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童趣》说课 第9篇

  ○教学目标 

  ①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④理解文章叙事顺序,了解各层大意。

  ○教学重点

  ①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③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课前准备

  这是学生进入中学来,学的第一篇文言文。课前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能正确地读出停顿,那么句意也就容易掌握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使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领会课文大意。

  ○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

  香港是弹丸之地,高楼林立,将道路挤得没有了,楼与楼之间没有空间建路、相通,怎么办?建筑师们就带着画好的图,来到幼儿园,让孩子们在楼与楼之间划上路,孩子们拿起笔,不假思索地就在楼与楼的空隙间画上楼梯,楼梯间搭上天桥,几分钟内就把成人们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问题解决了。这说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童趣》。这是一篇记叙童年怎样借助观察、联想、想像,获得生活乐趣的文章。它告诉我们,只有观察得仔细,想像得丰富,才会有乐趣。

  朗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顿)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第四遍,学生齐读。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藐(miao),项为之强(jiang),鹤唳(li),怡(yi)然,凹凸(aotu),为壑(he),癞(lai)虾蟆

  要掌握文言文的规律

  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住的。教师按照上述方法试讲一两句。重在讲清方法。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用老师所教给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启发学生,设小台阶,让学生自己解决未解决的问题,领会课文大意。参阅注释理解文意。注意理解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项为之强(脖子、颈项)②果如鹤唳云端(果真)

  ③以丛草为林(树林)④兴正浓(兴趣)

  ⑤方出神(正)⑥驱之别院(赶、驱逐)

  ⑦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⑧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⑨庞然大物:形容极大极大的动物。⑩夏蚊成雷: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

  学生再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①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

  ②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

  ③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自主讨论明确:

  a.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回忆了三件趣事。

  b.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

  c.乐趣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丰富的想像,才会得到。

  [教师小结]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学生快速自由朗读课之后,再快速齐读

  限时背诵课文,按自然段为一单元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背诵

  ○教学设计

  导入  

  齐读课文,男女生比赛、背诵课文。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分析第1自然段

  “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是观察的本领。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是观察的习惯。

  时有物外之趣—一是观察的收获。

  分析第2、3、4段,只是“明察”“细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明确——除“明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像,才能真正获得“物外之趣”。

  学生思考: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欢那一个?背诵并用自己的话形象地叙述。

  讨论回答:作者是怎样想像的?

  讨论明确: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拟作群鹤舞空”,自得其乐;再把蚊子留在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

  第二件趣事:以“丛草为林”“虫蚁为兽”“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从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尽吞二虫,以及如何惩罚癞蛤蟆。

  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讨论明确——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体验与反思

  找出文中描写动作的语句

  明确: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讨论]

  问题l:已捉在手,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

  [明确]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问题2:读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启示?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讨论明确:

  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问题3: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

  集体背诵课文,背诵时想像出三幅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作业 ]拟几条热爱草坪、热爱动物的标语。如:

  小草也会疼的,请勿踏之;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扰;劝君莫打报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点评

  《童趣》说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的草、虫蚊、土砾、癞蛤蟆……幻象迭出,写出了一种物外之趣,很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文言文。由于其语言习惯与现代文不同,因而,帮助学生越过这一“语言习惯”障碍,克服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畏惧心理,奠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

  本教案设以各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正确的语音停顿,在朗读中提高语感能力,用以消除“语言习惯”障碍;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规律,使学生消除畏惧心理;通过字词的教学,使学生打好学习文言文的基础。这些做法都是易于操作、实用有效的。

  教师授之以法,让学生得其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自己去解决问题,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堂上充满了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反复朗读,基本成诵,就保障了45分钟的实效性。

  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安排两课时来完成教学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是合理的。教学流程呈“整体感知”、“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的板块状结构。三个板块环环相扣,符合新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 的要求。

《童趣》说课 第10篇

  【教学目标】

  1、准确地划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3、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4、理解文章叙事顺序,了解各层大意。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2、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习古文的规律。

  3、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课前准备】

  这是学生进入中学来,学的第一篇文言文。课前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能正确地读出停顿,那么句意也就容易掌握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使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领会课文大意。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香港是弹丸之地,高楼林立,将道路挤得没有了,楼与楼之间没有空间建路、相通,怎么办?建筑师们就带着画好的图,来到幼儿园,让孩子们在楼与楼之间划上路,孩子们拿起笔,不假思索地就在楼与楼的空隙间画上楼梯,楼梯间搭上天桥,几分钟内就把成人们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问题解决了。这说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们看来微不足道小事,通过孩子们的想像,都会生出许多的趣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童趣》。这是一篇记叙童年怎样借助观察、联想、想像,获得生活乐趣的文章。它告诉我们,只有观察得仔细,想像得丰富,才会有乐趣。

  二、朗读课文

  第一遍,教师范读;第二遍,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为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停顿)第三遍,教师大声读,学生小声跟读;第四遍,学生齐读。注意下列加 粗字的读音:

  藐(miǎo) 项为之强(jiàng) 鹤唳(lì) 怡(yí)然          

  凹凸(āo tū) 为壑(hè) 癞(lài)虾蟆  

  三、要掌握文言文的规律

  文言文中单音词占大多数,现代文中双音词占大多数,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了;有的词,可用同义词解释,不大好变的词语,就是你要特别加深印象记住的。教师按照上述方法试讲一两句。重在讲清方法。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用老师所教给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五、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启发学生,设小台阶,让学生自己解决未解决的问题,领会课文大意。参阅注释理解文意。注意理解下面加粗字词的意思:

  1、项为之强(脖子、颈项)

  2、果如鹤唳云端(果真)

  3、以丛草为林(树林)

  4、兴正浓(兴趣)

  5、方出神(正)

  6、驱之别院(赶、驱逐)

  7、明察秋毫: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8、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9、庞然大物:形容极大极大的动物。⑩夏蚊成雷: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叫声。

  六、学生再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文章围绕什么来回忆了三件趣事?

  2、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件趣事。

  3、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到的?

  七、学生自主讨论明确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回忆了三件趣事。

  2、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

  3、乐趣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丰富的想像,才会得到。

  八、教师小结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九、学生快速自由朗读课之后,再快速齐读

  十、限时背诵课文,按自然段为一单元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背诵。

  〖教学设计〗

  一、导入

  齐读课文,男女生比赛、背诵课文。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二、分析第一自然段

  “明察”、“细察’’是两个关键词语,意思是观察敏锐、仔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是观察的本领。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是观察的习惯。

  “时有物外之趣”──是观察的收获。

  三、分析第二、三、四段

  1、只是“明察”“细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明确:除“明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像,才能真正获得“物外之趣”。

  2、学生思考: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欢那一个?背诵并用自己的话形象地叙述。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拟作群鹤舞空”,自得其乐;再把蚊子留在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

  第二件趣事:以“丛草为林”“虫蚁为兽”“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从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尽吞二虫,以及如何惩罚癞蛤蟆。

  3、讨论回答:作者是怎样想像的?

  4、讨论: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四、体验与反思

  找出文中描写动作的语句。

  明确: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五、讨论

  问题1:已捉在手,又打了几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样的鞭子?癞蛤蟆竟没有死,是为什么?

  明确: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条。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癞蛤蟆,说明他心中是热爱小动物的(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问题2:读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启示?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讨论明确: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要善于观察,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问题3:说说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从联想中发现事物的美妙。

  集体背诵课文,背诵时想像出三幅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六、作业

  拟几条热爱草坪、热爱动物的标语。如:

  小草也会疼的,请勿踏之;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扰;劝君莫打报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点评】

  《童趣》说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的草、虫蚊、土砾、癞蛤蟆……幻象迭出,写出了一种物外之趣,很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文言文。由于其语言习惯与现代文不同,因而,帮助学生越过这一“语言习惯”障碍,克服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畏惧心理,奠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

  本教案设以各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正确的语音停顿,在朗读中提高语感能力,用以消除“语言习惯”障碍;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规律,使学生消除畏惧心理;通过字词的教学,使学生打好学习文言文的基础。这些做法都是易于操作、实用有效的。

  教师授之以法,让学生得其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自己去解决问题,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堂上充满了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反复朗读,基本成诵,就保障了45分钟的实效性。

  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安排两课时来完成教学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是合理的。教学流程呈“整体感知”、“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的板块状结构。三个板块环环相扣,符合新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要求。

《童趣》说课 第11篇

  在撰写说课稿时应重点讲清楚每个环节安排的基本思路及其理论依据,还要做到前后呼应,使前三个方面内容落实到实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童趣》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童趣》是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也是六年级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作者对于人生的体验和思考。本文生动地描述了作者童年的几件趣事,表达作者童年生活的无限乐趣。文章充满奇思妙想,意趣盎然,对刚步入中学的稚气未脱的孩子来说,阅读此文能较好地引起他们的共鸣,获得对人生有益的体验和启示。

  二、三维教学目标

  新课标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语文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取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新课标主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学法指导,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

  依照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具体学情,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 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2)学习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领悟作者用心观察事物、发挥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验生活,爱惜生命,感悟生活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诵读方法,理解并积累文言字词。

  难点:感悟物外之趣。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1:创设情景法。

  新课程重视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强调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去调动学生真的生活体验。从学生熟悉的游戏自然地导入课题,拉近学习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激发出学习的兴趣和思维的火花,也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教法2:导读法。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主导者。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品味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情趣,体现教师在教学的主导作用。

  学法1:诵读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学本文时引导学生在反复默读,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感悟语文内容。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矫正自己在朗读上如语气,节奏,速度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进一步朗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学法2:合作探究法。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不我待的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精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了解常识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对世界,他们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小时候,我们都玩过“过家家”游戏,几个小朋友在一起,有的当爸爸,有的当妈妈,有的当孩子。有句儿歌唱道(教师唱):“小板凳啊摆一排,小朋友们坐上来啊坐上来。我当司机把车开啊,我当司机把车开。轰隆隆隆,轰隆隆隆,轰隆隆隆,呜一一。”看,小板凳排起来就成了火车了。多有趣! 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中的趣事,可能会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或许还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2、幻灯片显示课题。

  3、简介作品、作者:(学生交流收集到有关作者的信息。由此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文体导学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帮助我们了解历史,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是要用心领悟,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二)、诵读感知,疏通文意

  1、朗读指导,初步感知

  ①、 教师范读课文。并指导和点拨朗读方法:

  A、读准字音;B、读清句子和停顿;C、读出语气和感情。

  ②、 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给加点字的注音(幻灯片显示)。

  ③、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幻灯片显示)。

  例: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讨论合作,解释词义(幻灯片显示)。例:

  (1)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慢慢地 )

  (2) 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用鞭子抽打 )

  (3)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之,的。其,它的,指“藐小之物”。)

  3、讨论合作,翻译语句(幻灯片显示)。

  例: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译: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它们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我]为此高兴得[不断地]叫好。)

  (以上为第一课时内容。)

  4、依据提纲,创新复述

  教师对学生的复述给予赏识和激励性评价。

  5、点面结合,背诵课文

  (三)、赏读感悟,合作探究

  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探究文章内容和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1、同学们,这篇课文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 本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2、请概括地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件“物外之趣”?

  明确:(1)把“夏蚊成雷”比作“群鹤舞于空中”。

  (2)把草丛、虫蚁、土砾比作森林、野兽、丘壑。

  (3)观“二虫斗草间”,惩治癞蛤蟆。

  3、这篇课文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明确:由总到分。

  4、你认为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明确: 是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

  (四)、体验反思 ,拓展延伸

  1、 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试展示一下自己的创造力。

  (鼓励同学们敞开述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中心畅谈体会,做好评价。)

  2、讨论: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提示: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

  3、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提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富于联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发现美,认识美。

  4、“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蛤蟆处死?

  参考答案: A.珍惜生命。 B.处置有度。 C.不忍心。

  (以上4题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回答,教师要给予鼓励。)

  (五)结语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作者童年时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天真烂漫的情趣,以及身处尘世时那种超然物外的闲情,认识到了童心的纯真,童趣的美妙。同学们,让我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永远保持一颗童心,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六)、布置作业 (幻灯片显示)。

  第一课时

  1、背诵课文。

  2、完成“研讨和练习”第二题。

  3、写一个复述课文内容的提纲。

  第二课时

  以“童年记趣”为内容,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四、说板书设计

  本文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思维方式给蚊子等自然景物赋予新的形象,从而获得物外之趣。主板书按这个思路设计,更直观指导学生整体感悟课文。

  童 趣

  沈 复

  观蚊——(联想)——鹤舞物外之趣(分)草虫土砾——(想象)——山林野兽(总)鞭打蛤蟆

《童趣》说课 第12篇

  【教学目的】

  1、品味充溢于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

  2、教会学生文言字词的集纳梳理。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

  1、品味充溢于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

  2、教会学生文言字词的集纳梳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时】  3课时。

  【课型】  趣读课。

  【教学方法】

  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童趣》以生动的笔触、细腻的刻画,紧紧围绕一个“趣”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童真童趣图。无论是视蚊如群鹤舞空、作青云白鹤观,还是以丛草、虫蚁、土砾的“小天地”为“大世界”、观虫斗、鞭虾蟆,无一不是以一颗天真浪漫的童心来观察事物,充满盎然童趣,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文章没有连贯的情节,语言浅淡直白,比较易懂。基于此,我抓住文眼“趣”字,将教学设计成一种“趣读课”,让课堂也不自觉“童趣盎然”。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分四大板块:译读激趣──寻读品趣──理读积趣──想读创趣,一“趣”串珠,线条单纯,思路清晰。“朗读──品析──积累──创造”的教学思路,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落实与文言文的诵读训练,又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学会创造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童年是美好的,冰心老人赞其为“真中的梦,梦中的真,是回忆是含泪的微笑”。今天我们要学的《童趣》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第一教学板块:译读激趣〗

  1、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2、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正音:

  童稚 zhì  藐小 miǎo 鹤唳 lì 凹凸 āo tù

  土砾 lì 沟壑 hè 怡然 yí  

  3、师范读,生体会朗读的情感与语调:

  明确:整篇文章应该以一个老人回忆往事的那种恬淡、悠然,但又饱含愉悦的情感来读。

  4、指名朗读。

  5、布置学生再读,边读边体味情感,并注意注释,作好翻译准备。

  6、男生读课文,女生翻译。或者女生读课文,男生翻译。读一句译一句。

  7、分小组创造性翻译课文:

  ⑴ 假如这些事是你新身经历,你在翻译中需加进你自己的感受。

  ⑵ 假如你是童年沈复的朋友,要求你以“童年的伙伴”为题创造性地翻译课文。

  ⑶ 假如你是沈复的师长(父亲、母亲、老师),请以“儿子(学生)的傻事”为题,创造性地翻译课文。 

  〖第二教学板块:寻读品趣〗

  1、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有趣的地方,并说明“趣”在哪里。

  2、学生讨论、交流。

  3、指名发言:

  有下面一些代表性的发言。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有趣,趣在仔细观察,充满稚趣,也充满乐趣。

  “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有趣,趣在想象丰富,稚态可掬。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趣在入神、趣在陶醉其间,趣在憨态,趣在童心,趣在天真。

  ……

  第二课时

  〖第三个教学板块:理读积趣〗

  1、所谓理读,就是以某知识点为核心,对文章进行梳理、整理式阅读。请同学们边读边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寻找梳理:

  ⑴ 找出文中音同形不同的字。

  ⑵ 找出文中义同字不同的字。

  ⑶ 找出文中字同义不同的字。

  ⑷ 找出文中意义相对、相反的字词。

  ⑸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⑹ 找出文中的成语。

  ⑺ 找出文中的省略句。

  2、学生分类寻找、整理:

  整理内容大致如下:

  ⑴ 音同形不同的字:

  砾──唳 鹤──壑 向──项

  ⑵ 义同字不同的字:

  察──观──视──见 唳──鸣 素──白

  ⑶ 字同义不同的字:

  观               察

  昂首观之(看)        明察秋毫(看到、看清)

  作青云白鹤观(景象、景观)  必细察其纹理(观察)

  神               时

  定神细视(精神、注意力)   余忆童稚时(时候)

  神游其中(感受、想象)    故时有物外之趣 (经常)

  以               为

  徐喷以烟(用)        项为之强(因为)

  以丛草为林(当作)      把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之

  昂首观之(代词,它,指蚊子)

  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的)

  心之所向(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项为之强(代词,指“昂首观之”)

  观之,兴正浓(代词,指“二虫”)

  驱之别院(代词,指“虾蟆”)

  ⑷ 略。

  ⑸ 通假字:

  项为之强 “强”通“僵”。

  ⑹ 成语:

  明察秋毫 庞然大物 怡然自得

  ⑺ 省略句:

  “鞭数十”应为“鞭之数十”,省略宾语。

  “使与台齐”应为“余使目与台齐”,省略主语、宾语。

  〖第四个教学板块:想象创趣〗

  1、溯趣源,说趣事:

  揣摩“我”的动作神态,可见“我”之所以感觉“趣”,全在一颗纯真的稚心。请同学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有这类趣事么?如有的话,告诉我们大家,我们都来分享你的乐趣。

  学生说趣事。

  2、话童年,延趣意:

  童年的确是一朵七色花,它充满阳光、充满诗意、充满幻想、充满希冀,下面请同学们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以“童年”为话题,说一句很美的话,长短不限。

  学生说话,教师整理:

  童年

  童年是一支清亮的歌;

  童年是一首纯真的诗;

  童年是一颗晶莹的露珠;

  童年是刚出土的新芽;

  童年是含苞欲放的花;

  童年是一只飞向憧憬的小鸟;

  童年是记忆天幕上永远闪亮的星星;

  童年是一支自己射出很快飞逝不见的箭;

  童年是一颗方糖,甜在心里;

  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稚嫩好奇;

  童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

  童年是那无忧无虑四处游荡的风;

  童年是摇车不停地摇啊摇;

  童年是奶奶的传说充满好奇与幻想……

  老师小结:你们看,我们每个人说一句很美的话,组合起来还是一篇散文诗呢!

  第三课时

  〖延伸训练〗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瘌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拔山倒树而来”一句中的“山”指 ,“树”指 。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为之怡然称快”和“兴正浓”都是描写 的句子,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

  3、从选文看,发现或产生“物外之趣”的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选文分成两部分,____段为第一部分,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段为第二部分,内容是 ____________。

  5、指出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⑴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______

  ⑵ 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______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 以丛草为林______

  ⑵ 凹者为壑_______

  ⑶ 兴正浓________

  ⑷ 鞭数十________

  7、翻译句子:

  盖一瘌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把瘌虾蟆说成是“庞然大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选文中举一例说明作者幼时的童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文联读〗

  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罪过耳。”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节选自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注:芸:指作者的妻子陈芸。

  盍:何不。

  踯躅:徘徊,文中指虫子不停的跳动。

  作俑: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

  1、给下面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⑴ 盍仿而效之( )

  a、ɡià

  b、hé

  c、hè

  ⑵ 虫踯躅不受制( )

  a、zhí zhú

  b、zhì zhú

  c、zhí shǔ

  ⑶ 恐作俑罪过耳( )

  a、yōng

  b、yòng

  c、yǒng

  2、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 虫踯躅不受制,焉能仿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⑴ 本文记叙了作者和妻子装饰瓶花之事,表现了夫妻之间的伉俪情深和自得其乐的家庭生活。( )

  ⑵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作者的妻子向作者介绍画中的草虫技法,作者欣然模仿这种方法作画。( )

  ⑶ 从文中的叙述与描写中可知作者甘愿过一种从事艺术的自由自在的平淡生活而无意涉足官场。( )

  4、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⑴ 案头瓶花不绝_________

  ⑵ 觅螳螂蝉蝶之属________

  ⑶ 如其法行之__________

  ⑷ 不亦善乎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延伸训练〗

  1、土砾 丛草

  2、心理活动 突出“物外之趣”

  3、观察力强 观察细致

  4、①总说:“时有物外之趣” ②~④具体描述物外之趣

  5、⑴ 比喻 夸张

  ⑵ 比喻

  6、⑴ 把

  ⑵ 壕沟

  ⑶ 兴致

  ⑷ 鞭打

  7、原来是一只瘌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子都被它吞下去了。

  8、运用夸张的手法,作者将瘌虾蟆说成是“庞然大物”,说明观察入神、细致,从而产生了超然物外的乐趣,另外此“庞然大物”也是相对于“二虫斗草间”之“二虫”而言。

  9、可以从观察飞蚊、观察花台草木、观虫斗、驱虾蟆等事情之中任选一例分析。

  〖美文联读〗

  1、⑴ b

  ⑵ a

  ⑶ c

  2、⑴ 虫子跳跃而不容易受到控制,哪里能够模仿(画中的草虫之法)呢?

  ⑵ (虫子)有的抱着花梗,有的踩在叶子上,好像是活的一样。

  3、⑴ √

  ⑵ ×

  ⑶ √

  4、⑴ 绝:断

  ⑵ 属:类

  ⑶ 行:做

  ⑷ 善:好

  【板书设计】

  童趣

  沈复

  视力好 夏日观蚊

  ↓  帐中戏蚊

  癖好:见藐小之物 神游草丛

  必细察其纹理→发现“物外之趣” 观二虫相斗

  鞭虾蟆

  驱之别院

  【课后小结】

  抓住“趣”字,本课就不难教,不难学了。